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主席给青年汉学家的复信精神,全面落实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11月18日,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会议以“学习回信精神,凝聚发展共识”为主题,围绕“深学细悟强引领”“锚定目标谋发展”两大主线展开,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张莉莉主持。

会议聚焦“学习贯彻重要复信精神”主题,由张莉莉领学并作专题发言。她表示,此次复信将国际中文教育工作提升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既是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嘱托,更为学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院长王艳艳就复信精神作实践解读,并对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要求。她强调,学院将持续推动复信精神走深走实,积极对接中文联盟平台资源,不断提升师生专业素养与行业竞争力;加快推进AI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教学模式创新;推动HSK考点建设,进一步彰显学院在语言测试与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学院“十五五”规划将聚焦五大核心目标,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中文教育人才,拓展深化国际教育合作网络,加强区域国别研究,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以技术创新驱动教育教学与科研升级,系统推进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会议通过“学精神”与“谋发展”的有机衔接,既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又明确了路径、激发了干劲,为学院在“十五五”期间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师生代表学习复信精神体会
张莉莉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令全院师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作为学校国际化战略的践行者,学院将以文化传播为着力点,探索建设AI赋能的多语种文化资源库,推动文明互鉴与经贸交流,在教学中融合、在科研中深化、在服务中拓展,切实提升师生的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中文教育品牌,以实际行动服务学校“十五五”规划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
王艳艳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收到习近平主席复信,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全院师生备受鼓舞!这既是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作为学院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创新,加强学术研究,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高水平人才,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坚实的教育力量。
李春桃 专业主任
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搭建起文明对话的桥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化符号表层深入理解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发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跨文化阐释能力,成为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白丽娜 留学生教研室主任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为国际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聚焦课堂这个“世界个体进入中国文明的第一现场”,深化“文化+”课程体系,继续推进AI与教学融合,引进智慧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产出为导向,对接商务汉语专业来华学生的语言需求,不断强化“商业汉语”特色。我们当以“语言为桥、商业为媒”,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中践行使命,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贡献专业力量。
赵彧 教工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联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识,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习近平主席给青年汉学家的复信,精准道出了这门古老学问的时代价值。汉学的多边属性,打破了文明认知的单一壁垒,让汉学研究呈现出真正的多边主义特质。汉学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小众探索,已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在跨越隔阂、凝聚共识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文明根基。
李婧婷 青年教师
习近平主席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这一复信激励了广大青年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鼓舞。汉学(尤其西方汉学)是海外视角的“他者”研究,侧重客观分析与跨文化对话。习主席强调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我深切体会到,我们专任教师肩负着“汉学研究传承者”与“文明互鉴实践者”的双重使命。教学中,我不仅要让外国学习者学会“之乎者也”的语言知识,更要引导他们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学生既能用中文解码中华文化基因,也能以跨文化视角重构中国叙事。
曹珊 青年教师
作为一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师,习近平主席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这封信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青年汉学人才的重视,更指明了文明互鉴的时代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承载着百年来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情感,是世界认识当代中国的鲜活文本。今后我将以文学为桥,把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到国际中文教育中,助力更多的青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卓越使者。
欧琳 2022级国汉1班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同时也是决心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继续深造的大四学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给青年汉学家的复信,我深受鼓舞。习主席强调“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更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未来我将持续夯实专业知识,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搭建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把党性修养融入专业实践,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推动中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周梓腾 2023级国汉研1班 捷克布杰约维采商业技术学院孔子课堂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
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习近平主席对青年汉学家以及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的回信让我感到的不仅仅是激动,更是久久的感动。中文教育的传播在欧洲小镇实属不易,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更是一张张真实深切的面庞,中外师生因中文课堂结缘,因汉语文化相伴。在语言知识的背后,是我们更为朴实的情感,我们尽管远隔万水千山,但因汉语相聚于此。习近平主席的回信让我们的工作被看到,让国际中文教育被看到,更让这份情谊被看到。我们也将带着这份激动,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罗飘 2024级国汉1班
学习习近平主席复信的重要内容,我倍感振奋、责任在肩。前不久,我和小伙伴作为捷克布杰孔堂实习生,在中东欧度过了难忘的三周,这也让我对习主席“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论述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捷克教学中,我亲眼见证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热忱,真切体会到中文作为文明互鉴钥匙的意义,读懂了跨文化传播的深层价值。习近平主席“当好文明使者”的勉励亦是我前行的指引,未来我将牢记使命,带着实践积累,主动分享中国故事。以汉学为桥,在生活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