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践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助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成绩。基地建设在国际中文教育、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开展一系列教育类、双语类、经贸类和社会服务类实习实践活动,培养在双语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国际商务能力四大维度上兼具能力且有所突出的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将实习基地建设分为四大类:教育类、双语类、经贸类和社会服务类。


教育类

 我院已与一些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协议。遴选若干优秀学生派驻实习学校进行教学活动、文化交流等活动。基地以教育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学生联合培养为途径提升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以学业+文化的方式将我校特色与实习基地融合一体,更大地突出我院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


双语类

 我院已同上海赫贤学校签署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地突出我院外语专业的优势以及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我院已遴选若干优秀学生派驻该校进行特色学业辅导,学院将定期开展英语沙龙、文化讲座、实习调研等活动,更好的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传承中华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


经贸类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学生在外贸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我院已同飞书深诺公司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将派遣若干优秀学生进驻公司实习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真正地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拟组织若干活动,例如:企业开放日、校企互访、论坛讲座等活动。更大程度上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特色教育等内容深化交流,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


社会服务类

 我院已同闵行区开放大学签署实习合作协议,拟派遣若干优秀学生参与开放大学相关活动,为服务好社区大学开展相关帮扶活动。例如:文化讲座、社区义务志愿工作、网络课程国际化等方面。基地在国际化教育、社区化服务、双语教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加强师生资源往来,学生实习合作等方面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生活动

 学院确立“一专四能”人才培养目标,致力打造“三圈四阶五维”人才培养路径。“三圈”融合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力量的育人合力,“四阶”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新生“启航计划”、大二“强基计划”、大三“淬炼计划”、毕业生“飞翔计划”,聚焦培养学生“价值引导、文化传播、教育教学、双语应用、数字技术”五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启航计划

 针对大一新生,强调个人专业能力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使同学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了解社会,提升双语应用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为之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迎新会

 学院每年召开迎新会,向全体新生介绍学院历史、人才培养特点、专业发展和专业特色;并通过团队拓展、社团赋能、文化熏陶、表彰激励等系统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对学生开展精准指导。


  1. 悦听”英语志愿服务

 学院积极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开展“悦听”社区英语领读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在社会奉献中提升自己。

 “悦听·英语阅读启蒙公益课堂”志愿服务


  1.  “文以载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沙龙

 学院定期举办“文以载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沙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机会,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乐意传承和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沙龙


  1. 筑梦·助梦”生涯规划

 学院定期邀请校内外的优秀校友、行业专家开展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活动,助力学生在时间管理、目标规划、实习就业等方面借鉴经验、稳健成长。

 大学生涯经验分享会


强基计划

 针对大二学生,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基本技能为目标,开展一系列专业类、实践类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1.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大赛

 学院定期举办“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大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全国大赛。2023年,3位同学获全国首届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大赛优胜奖。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大赛

  1.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活动

 学院联动海外4所孔子学院(课堂),定期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活动,以语言文字、文化主题等为载体,注重加强互学互动,致力增进友谊、推动国际理解。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活动


  1. 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是学子们走进社会、锻炼自身的一个大舞台。学校每年设立不同主题,聚焦不同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同学们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2023年学院“寻访家乡发展巨变 传扬产业振兴故事”苏贵川辽四省五地乡村调研服务获上海市二等奖。

暑期社会实践


  1. 创新创业赛事

 学院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等各类实践,指导学生报名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2023年,学院有12个集体、102人次学生获各类赛事活动奖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



 “淬炼计划”

 针对大三学生,学院实施国际交流交换项目、组织校内外和国内外专业活动、国际商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拓宽国际视野、获取跨文化交流体验、锤炼职场实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国际交换(交流)生项目

 学院鼓励学生赴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参加各类交换生项目、寒暑假学习之旅,切实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院学生参加各类海外交流项目


  1. 国内外专业实习基地

 学院与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文学院、上海赫贤学校、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团委等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前沿、积累从业经验提供良好平台。


  1. 跨文化志愿服务

 学院每年派出优秀青年学生担任志愿者,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跨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志愿活动中体会助人之乐,奉献之美,领悟个人的社会属性、社会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飞翔计划”

 针对大四学生,通过组织开展与实习及就业相关的活动,如“就业专场宣讲会”、“HR面对面”、“简历直通车”等,帮助学生提升应聘技能,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1. 孔子学院(课堂)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选送

 学院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及捷克的3所孔子学院和1家独立孔子课堂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选送学生赴孔子学院担任中文国际教育志愿者,成为毕业生实习、就业的重要渠道。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已累计选送超过300名学生赴海外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

 如下图片


  1. 初等、中等教育单位岗位开拓

 学院与本地初等、中等教育单位和国际学校等建立广泛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实习和工作岗位,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并推荐优秀学生到各类初等、中等教育单位就业。


  1. 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推广

 学院鼓励毕业生投身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如积极参加西部开发建设,发挥专业领域特长,服务当地、造福一方,肩负起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2023年,学院有两名毕业生前往届中西部地区任职基层事业单位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