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秋风拂过南波希米亚的街巷,在这片兼具历史韵味与自然之美的土地上,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的九名学子怀揣着文化传播的热忱,开启了一场扎实的海外教学实践之旅。依托布杰约维采商业技术学院孔子课堂的优质平台,学子们在当地经验丰富的中文教师与资深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分为两支实践小组,以分组协作的方式,全方位融入当地中文教学的一线实践。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迎着日出,SUIBErs登上开往历史名城塔博尔的列车。在塔博尔高中,一场刚柔并济的中华武术展演拉开序幕,拳脚生风,引来阵阵惊叹。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他们专注凝视,频频颔首,眼中闪烁着理解与欣赏的光芒,以温暖笑容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SUIBErs在海外实习的大课堂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她们走进华人子女中文课的课堂,从启蒙阶段的汉字笔画教学,到进阶阶段的诗歌赏析指导,见证华裔子弟在文化滋养中筑牢中文根基;她们参与面向外国友人的HSK课程实践,学习针对不同语言基础学员的分层教学方法。海外实习团队积极参与课堂中文口语情景互动,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在“理论+实践”的碰撞中,让课堂所学真正转化为教学能力。
在布杰约维采商业技术学院孔子课堂,SUIBErs围坐聆听布杰约维采商业技术学院孔子课堂郝文钧院长的谆谆教导,院长结合自身中文教育实践,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在捷发展的历程、现状与未来期许。这场对话不仅让同学们拓展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视野与创新思路,更深刻领悟到:国际中文教育从来不止语言教学,更是用中文搭建桥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读懂中国的温度与深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的诗意跨越山海,于中秋来临之际,在布杰约维采商业技术学院孔子课堂国际中文教学工作坊,耐心示范“捏褶子”的手法SUIBErs与华裔学生围坐一桌,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包馅料、压花形,在指尖的忙碌与味蕾的体验中,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共叙团圆情。另一边,与外国友人的包饺子环节更成了跨文化交流的“活课堂”。SUIBErs一边耐心示范“捏褶子”的手法,一边讲述饺子在中国人生活饮食中的文化意涵,在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中呈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SUIBErs自抵捷以来,在自身岗位上不断成长,在活动中主动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后续两周的实践教学中,他们将再接再厉,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捷交流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