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应上海虹桥一站式海外人才服务中心的邀请,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副院长陆婷瑶率三名研究生,于中心“宁听我讲”录播间完成汉语文化小课堂专题录制。本次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聚焦国画、糖画、皮影戏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维解读与视觉呈现,向海外人才系统展现中华美学智慧与民俗魅力。
包若莹主讲国画课程,以历史脉络为轴,串联起这门传统艺术的核心要素。从“以墨为骨、以水为韵”的创作特质切入,解析了元代赵孟頫“以书入画”的艺术理念,及“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学体系,并结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留白哲学、赵孟頫《二羊图》的形神技法,通过画作图片呈现了中国水墨山水的意境。课程强调,国画不仅是笔墨技艺的载体,更凝聚着中国哲学中的自然观与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以形写神”艺术思想的活态范本。
庄岩主讲非遗糖画课程,带领大家了解糖画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糖画从熬制糖浆到绘制、冷却成形的过程,并通过图片呈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糖画作品。展现了糖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融合了中国艺术、历史与民俗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绵延的活态见证。
周燚主讲皮影戏课程,以“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为引,揭秘这门光影艺术的千年传承。讲解了皮影戏是以兽皮或纸板雕刻、通过光影演绎故事的独特艺术形式,讲述其起源于西汉、兴盛于唐宋并传至欧亚的千年历史,还介绍了雕镂敷彩的工艺细节,以及其在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此次系列课程录制,是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对“非遗出海”的重要实践,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面貌,也为海外人才搭建了一扇深度理解中国美学精神与民俗智慧的窗口。
据悉,该系列课程将于近期通过中心官方平台发布,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