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引领时代  智能开创未来

认定通知 “笔尖舞动,文采飞扬”国庆随笔风采征集

 金秋十月,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中,统计与信息学院举办了本次随笔征集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能有机会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些随笔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记录下每个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或澎湃激昂,或温婉细腻,无不展示出作者们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动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欣赏那些热烈又真挚的随笔作品。

 01

 优秀作品

 顾航维《我给祖国写封信》

 胡诗婷《乡土情浓,振兴圆梦》

 曹可欣《盛世华诞,共谱华章》

 邢露砜《绿海波涛,是人民蓬勃的希望》

 冯雨滋《戏台》

 张怡玲《松江布——家国情怀的经纬交织》

 沈翼《扇摇乡情》

 方烨《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刘亦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何淑怡《乘船闻祖国花香》

 石嘉铭《城乡之间:时光的笔触与记忆》

 宋锐《执正义之天平_斩华夏之不公》

 刘子汐《时代变迁之思》

 张语丝《沪上变迁映家国,传统传承续新章》

 聂绅《古今共舞:当中国文化在现代潮流中翩然起舞》

 02

 成功参与名单

 03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1曹可欣

 盛世华诞,共谱华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脑海中忽然闪过这样一句话,再往前看时,早己是金秋十月,青石砖铺满的地板痕迹满身,一路系着五星红旗,随着缕缕涼风指向远方。

 逆风而行,从下往上看台阶远而漫长,可似脚下生风,每一步都看见红旗在随着台阶上升。我记着,无数先辈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中国的基石,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井冈山会师的星星之火,从长征途中的十八座大山到新冠疫情的坚持奋斗,红旗所到之景,映照家国情深。忆往昔峥嵘岁月,可曾记,抗疲英雄钟南山无畏逆行,奔赴一线,解民众疫病之危;可曾记,乡村救师张玉滚坚守大山,照亮孩子求学之路,为救育公平写下壮丽篇章;可曾记,航天英雄杨利伟勇敢出征,遨游太空,为国家航天事业树立不朽丰碑…几百年前,我末曾亲眼目睹过历史长河里的起起落落,但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或照片物件像是穿越到过去的时光机器,让我感受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酸楚和幸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而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他们的雕像也矗立在世。其实,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从末忘记过,也都一直铭记于心,也许,这就是藏在红色旗帜下的信念。

 中国的历史掺和着血与泪,声音嘈杂似可以刺破耳膜,枪声打出了东方初升的太阳,由红色包裹着沉淀,由胜利带领着向前。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雄伟的万里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精美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座不老的文明古国任凭着荆棘遍地埋头努力,从不看所谓天意,荒山逐渐现绿意,偏村和僻野现生机,你看今天神州大地,每处皆可称之为传奇。

 我跑了起来,步步迈向台阶,周围一切都在上升,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五星红旗装挟着冷风摇摆在世上。我庆幸,生在这片士地,站在星火之下,带着满腔热忱,带着满腔敬意,迎着前去。

 此篇以致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祝祖国盛世久长,山河永昌。

 2胡诗婷

 乡土情浓,振兴圆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平平无奇的乡村烟火,抚平了每一颗浮躁的心,让每一位在喧嚣城市奔波的人们感受灵魂深处的共鸣。当夏风轻抚过麦穗,当太阳亲吻万物,乡村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一个走向复兴的中国。

 我对于乡村最早的记忆在6岁那年,去往外婆家的村道还是一条1米多宽的土路,出行几乎全靠步行。那天下着雨,我和爸爸妈妈从城市回到家乡,通往外婆家的土路早已泥泞不堪,我怀着十分抗拒的心情走完了那条小路。外婆家没有明亮的照明灯,没有干净卫生的厕所,慢慢的,回外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在那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背上行囊去更大更远的世界一隅追寻梦想。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日益拉大,尤其是人与人情感上的距离一点点隔断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乡村的人们被困在那片狭小的土地,直到乡村振兴的强劲春风,吹拂田野,唤醒沉寂已久的乡村。扫去尘土,翻开一章关于乡村的崭新故事。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项国之大计,更是每一位乡村人的期待与梦想。从此,乡村的土地被赋予圣神的历史使命,乡村也大踏步追赶时代的步伐。曾经坑洼不平的小路变身成为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将乡村与城市紧紧相连,为乡村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电力的普及让乡村星星的夜晚更加明亮,照亮村民的心田;网络的覆盖,信息的高速流通让村民及时了解村外世界,找到新的致富道路,开拓他们的视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了现代化智能化机械技术的加持,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让农产品以更加优质安全的姿态走向市场。乡村振兴,是人民的幸福——路路通达,灯火通明,盎然生机流转,温暖美满。

 乡村振兴让我们重新审视乡村的价值与意义,让我们重新回到乡村,或者,第一次走进乡村。新一代年轻人走出家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后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出走为了提升自我,回归为了实现理想。乡村的旅游事业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乡村的故事感染了一群又一群渴望逃离喧嚣沉淀自我的人们,吸引他们走进田园乡村,去到炊烟袅袅,暮色四合。烟火藏诗意,诗意在乡间,这里一草一木皆治愈。乡村振兴,是心灵的回归——走进乡野,放慢脚步,感受自然馈赠,品味乡村的淳朴与善良。

 乡村振兴,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一座座古朴的村落,一项项传统艺术都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纽带,承接历史与未来。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待。乡村的变迁见证了祖国的前进发展,乡村的振兴昭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用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向祖国75周年华诞献礼,也在这无比神圣的时刻立下誓言,用接续的奋斗,用生生不息的乡村烟火续写复兴之路新篇章。

 04敲章通知

 敲章地点:博识楼103

 敲章时间:10月22日(周二)12:3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