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图书馆联盟”项目在杭启动

发稿时间:2017-09-29浏览次数:74

      9月22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倡议书”发布仪式在杭州图书馆举行,标志着“中国—中东欧图书馆联盟”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中东欧图书馆联盟”项目由杭州图书馆发起,目前已得到波兰、马其顿、立陶宛、黑山、爱沙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等10个国家36家图书馆的积极响应,主动要求加入联盟。

  发布仪式上,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筹备和未来工作计划。他认为书籍是帮助不同文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桥梁,各国图书馆以文献为载体,开展馆际交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走在一起,在共享不同国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同时,携手创造美好未来,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通过文献资源共享、馆员互换学习、信息化技术合作等方面,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图书馆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助力杭州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枢纽,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推向新阶段。

  据悉,杭州图书馆已申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馆长论坛”,计划于2018年10月在杭州举行,届时将召开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各国代表将正式签署《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成立宣言》,围绕“公共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积极探讨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共话美好蓝图。

  作为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期间的活动之一,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杭州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场所环境、读者阅读和多元活动开展,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在该馆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摄影图片展。现场,还有书法家泼墨挥毫。

  安黛来自爱沙尼亚,是爱沙尼亚大使馆工作人员。这是她第二次来杭州,之前她去北京访问,中间特地来过一趟杭州。“当时就被杭州深深吸引了,感觉特别好,这里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大学时期因为对中国感兴趣而学习了中文,这些年,爱沙尼亚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几年前,不少学校建立了孔子学院,到现在有些高中开设了中文课程。”

  杭州图书馆网上“悦借”、信用借书服务,也让她大开眼界:“杭州图书馆把读书和高科技结合,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文化、文学,很值得学习。”

  马其顿随行大使看到毛笔字写的“福”字,喜欢得不得了,在得知“福”就是“幸运”的意思,“福”倒过来就是“幸运来临”的意思后,让书法家一口气为她写了好几张收藏留念。

  马其顿文化部部长罗贝尔特·阿拉乔佐夫斯基说,他是第一次来到浙江,对浙江汹涌澎湃的钱塘江、现代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印象深刻。在这之前,马其顿与北京等有一些项目合作,今后,马其顿将在各方面加快与浙江的合作。2019年,马其顿也将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部长论坛。

  波黑代表比良娜·察穆尔·韦塞利诺维奇用视频记录了杭州图书馆借还书的过程。她觉得,感应一下就还书,还挺“神奇”的,这样的方式在波黑图书馆还比较少见,她想把经验带回波黑去分享。

  比良娜说,现在波黑不少大学语言学类学生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年轻。波黑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不少图书馆专门开设放中文书籍的区域。她希望,随着“中国—中东欧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有更多经验可以交流、共享。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900号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