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投资中东欧国家的机会分布和实现机制

发稿时间:2015-06-01浏览次数:181

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首次出台的主动影响国际秩序,
具有历史意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怎样把握和规划好“一带一路”带来的机会和实现机
制,对该战略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我国投资中东欧地区与“一带一路”与“亚投行”、“金砖银行”战略的契合点
及链接机制,过去30 多年,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8 年金
融危机以来,美国处于调整阶段;欧洲、日本持续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提升。因此,
我国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加快对世界各地区尤其是亚非拉大陆新兴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
开放,并通过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作为国际
金融、航运中心的辐射力。首先,这有助于我国顺应我国向西部开放的新形势,形成改革开放
的新高地。只有在西部开发开放中有所作为,我国才能在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继续保持排
头兵的地位。其次,这将促使我国成为金砖国家组织资本调配和营运的中心,并通过金砖国家
组织这个平台将我国建设成为跨太平洋通往南非、拉美等地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对我国国际经
济中心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最后,这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起点,并最终发展成
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新兴经济体三大区的枢纽。
第二部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投资中东欧地区的机会分布:
“一带一路”战略下,暗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于中东欧合作更是如此,具体如下:
(1)基建能源类。为了连接这两条陆路和水路,必须需要有更发达的交通来支撑,因此
沿路的基建是不能缺少的。(2)国际工程承包类。中欧合作是国际层次方面的战略联盟,那么
必然会涌现很多国际工程,比如中国交建等。(3)机械出口类。由于中国在机械制造业方面占
有比较优势,比如三一重工等就会利用“一带一路”这个机会加大力度与欧盟区域合作。(4)
交通物流类。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情况之下,加快其物流
往来建设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港口和机场等交通运输业会更快的发展起来。(5)投资
和资本流动,企业跨境出海与日俱增,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激发了对跨境贸易投资
结算的强烈需求。应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跨境信贷及投资的支付清算,提高自身的金融
服务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同时,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和人民币离岸中心
的布局,提高海外分支机构的竞争力。(6)金融改革和企业效率的提升,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全
球化布局范围正从亚洲向欧洲、北美以及南美洲等地区拓展,欧洲法兰克福、英国伦敦等国际
金融中心已成为亚洲以外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从企业跨境融资的角度来看,取消境
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
构等核准手续,无疑会提升金融助力企业海外投资的效率。
第三部分,我国投资中东欧地区的主要优势和瓶颈障碍;我国的优势在于目前亚投行、金
砖银行等为”一带一路”今后的运营提供全方位的配套,并且在为新兴市场提供贷款服务的过
程中,借助投融资业务的拓展,将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而人民币作为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的融资货币大有作为,以此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也与我国未来发展的定位相
匹配。“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为中国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融入全球经济积极助力。目前央行
积极通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通过人民币进行双边贸易和投资,大力推动开展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而”一带一路”有望加速中国投资“走出去”
步伐,在推动人民币逐步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目前存在的障碍是市场环境和立法的不健全,运行机制的不透明,明显遏制了资本市场的
正常发展和创新驱动。分析其主要原因: 1.发展模式略显粗放;2.投资监管过严,资本流动
不开放;3.政策法规复杂多样化,行政审批繁琐;4.整体的贸易和投资布局有待提高。
第四部分,建立我国投资中东欧地区的风险控制体系,在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风险评
价等级划分的基础上,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的步骤计算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的权数向量和构
建投资的一级与二级模糊评价隶属矩阵,计算得出投资的风险程度,依次得出投资的结论。针对
一级风险影响因素以及二级风险影响因素的权重计算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风险控制是指风
险管理者使用可能的措施与手段,降低或阻止风险情况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出现时带来的损
失。风险控制的方法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与风险保留
四种:(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投资主体主动地放弃风险行为,以此来避免可能会带来的损
失。投资者在回避风险的情况下,也舍弃了潜在的利润,因此风险回避是采用消极的方式来处理
风险。(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通过制定方针战略,采取措施来降低损失的影响程度和减少实际
损失。通过事前控制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来降低损失的实际发生。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和合同等方式,将投资者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通过
风险转移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时投资者的损失。风险转移主要有合同和保险两种形式。 通过签
订合同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投资参与者或者通过广泛运用的保险形式转移风险。(4)风险保留投
资者自己承担风险。当风险发生时,投资者将以可利用的任何资本对损失进行支付。风险保留
主要有无计划自留和有计划自我保险两种。针对中国投资风险计算结果以及对所存在的风险的
结果分析,采取上述四种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第五部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投资中东欧地区的实现机制:
(1)以亚洲国家为重点
“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因此应当率先实现与亚洲互联互通。中国
更应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使其他国家
共享发展的成果。2014 年10 月24 日,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21 国在北京签约决定成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重要平台。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
年至2020 年十年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8 万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每
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200 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数额更是仅为这些资金的
40%至50%,这其中的一部分资金会由这两大行来填补。另外,2014 年11 月9 日,国家主席习
近平在2014 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作主旨演讲时又宣布,中国出资400 亿
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
供投融资支持。而且,丝路基金是开放的,这将鼓励亚洲区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2)以经济走廊为依托
“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
它不涉及政治、安全等领域,而是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
新的合作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是整个战略的核心思想。从时间上来说,“一带
一路”全局性规划在2014 年上半年已经启动编制,在政策内容上,“一带一路”并不是一种新
的机制,而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
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
(3)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
“一带一路”的构想将给交通设施建设提供新机遇。以新疆为例,铁路已经成为新疆对
中亚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但目前,仅有的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铁路口岸,在建设“丝
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形势下还是远远不够的。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就是要实现亚洲互联互
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初期规划的路线图大致有三条线:一
条是北线,由北京通往俄罗斯、德国直到北欧;一条中线,由北京到西安、乌鲁木齐再到阿富
汗、哈萨克斯坦,直至匈牙利、巴黎;一条南线,由泉州,经过福州、广州、海口,再到河内、
吉隆坡、雅加达、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直到威尼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将进
一步影响铁路、航空、航海、农业、商贸流通、油气进口等行业。
(4)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
建设融资平台是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瓶颈的重要一步。中国未来将出资400 亿美元成立丝路
基金,而丝路基金应是开放的,这会吸引亚洲区域内外的投资者踊跃参与进来。2014 年7 月
15 日,金砖五国在巴西福塔莱萨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同时建立了“金砖国家应急
储备安排”。前者由5 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而应急基金里,中国则拥有38.95%的投票权。金
砖国家开发银行于2016 年在上海成立。这一金砖货币体系,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重要
实施保证。另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明显加速。自2008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
25 个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涉及规模为27332 亿元的人民币。
其中,2014 年中国央行先后与新西兰央行、蒙古央行、瑞士央行、斯里兰卡央行、韩国央行
以及俄罗斯央行等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7100 亿元人民币。另外,2014 年10 月,欧元、
新加坡元已成为继美元、日元、澳元、新西兰元、英镑之后,第六和第七种可直接和人民币进
行交易的货币。无论是从地区到产业,“一带一路”都将带来实质性的发展机遇。
(5)以人文交流为纽带
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 年,中国会为周边国家提供
2 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弘扬丝路互惠型的经济观、丝路合作型的
安全观、丝路包容型的文明交往观,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加快推进人文的沟通交流。
因为沿线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必要的文化交流将对未来发展成果起到关键作用。
重点难点:一路一带着眼于两大战略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于中国西部发展的“第
二个布局”(邓小平1986 年提出两个布局,第一个布局是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
第二个布局是支持西部发展),形成拉动西部发展的增长极。同时,拓展与中东欧、中亚西亚
欧洲北非的多半合作,促进对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着眼于打破美国封锁中国的地区战略,开
拓国际贸易特别是能源贸易空间,发展多边自贸合作体系。主要从国际区域合作的新形势及互
惠互利、中东欧合作的机会分布、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大格局、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共同
体、国内齐力建设“一带一路”成为开放的经济体等方面的实现机制是一个重点问题,同时在
投资中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创新之处:
(1)从理论上,把区域经济理论、跨国投资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等联系起来,探寻他
们之间的多重链接点、阀值、作用路径等,探索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从立意和路径上,对“一带一路”政策从横向与纵向进行全方位分析,即不仅分析
对我国经济带来的机会和效应,还分析对相关中东欧及欧盟国家带来的机会分布和带动效应,
并建立实证分析模型进行比较。
(3)从研究方式上,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宏观、微观及中观三个角度同时分析
“一带一路”带来的溢出效应和机会分布,从单向研究变为多向研究、从二维关系变为多维关
系研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900号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