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会议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2.改革开放的起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的深入进行,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大大加快。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凤阳县小岗村的一份特殊契约,成为了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一个标志。在借鉴农村改革中扩大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经验的基础上,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在全国推开。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重大突破。从1979年开始,深圳、珠海等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经济特区建设。
小岗村社员在签订的包干合同书上留下的手印
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点燃“开山第一炮”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崭新命题的提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大会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
党的十二大会场
南京中小学生在街头宣传“五讲四美”活动
4.“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实现祖国统一,始终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并取得成功。
1982 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1987年10月-11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它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保证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大会的另一个贡献是制定了“三步走 ”现代化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大会场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文献》第3卷)
6.邓小平南方谈话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1992年 1月 18日至 2月 21日, 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沿途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
最早报道邓小平视察南方的《深圳特区报》
邓小平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
8.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五大会场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
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明确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党的十六大会场
《环球时报》的十六大特刊
10.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7年10月,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历史贡献是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大会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创新成果,决定将这一成果写入党章。大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是首次进行网络全球直播的党代会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