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图片展第四篇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发布时间:2021-04-29作者:访问量:7177

1.瓦窑决策 联合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193512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次会议之后,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

瓦窑堡会议会场内景


2.西安事变 石破天惊

193612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方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安事变发起人——张学良(左)、杨虎城(右)


3.红军改编 首战平型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19379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新四军第二支队召开抗日誓师大会


4.敌进我进 敌后抗战

193711月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日军逐步将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以星火燎原之势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冀中抗日根据地民兵在白洋淀组织了水上抗日游击队——雁翎队


5.百团大战 破袭歼敌 

针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940820日至125日,八路军集中了大部分主力,发动了对日军交通线的破袭战。由于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兵力约27万人,因此被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百团大战时八路军攻打新井


6.抗联苦斗 华南坚守

东北抗联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周旋苦斗,从1931年局部抗战开始到1945年全面抗战胜利,苦苦坚守了十四年。在华南地区,三支抗日武装力量——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密林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战士


7.延安整风 鼎力自强

1942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19445月至19454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胜利结束。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1942年春,毛泽东在军事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


8.生产运动 渡过难关

1941年和1942年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物质困难空前严重。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的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后,人民负担大大减轻,军民生活明显改善,不仅为支持敌后长期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机关干部在纺线


9.会聚七大 确立指针

1945423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开幕。来自各地的正式代表547人和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会议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