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中国越来越方便,上海如何成为韩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发布者:雷婧发布时间:2024-12-26浏览次数:43

专家点评

王春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上海需要从全客户旅程的视角出发,强化目的地营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平衡客流并加强质量监管,以打造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首选入境旅游目的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传播学院院长、长三角会展研究院联席执行院长王春雷教授指出,上海成为韩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为上海持续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提供了诸多启示。为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沪,需要从全客户旅程管理的视角来思考相关问题。为此,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可能包括强化目的地整体营销,加强与国外旅游机构、媒体的合作,传达安全有序、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城市形象;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海派文化深度游”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高外国游客在上海停留期间的便利性,并推动旅游企业推出针对目标市场的优惠套餐;通过预约等方式平衡旅游淡旺季客流,保障游客体验;同时,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陈悦        上海大调研 20241218日 12:02  上海



小研论

外国朋友来中国更方便了。12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自去年以来,中国出入境开放呈不断加速之势。如就在上个月,中国新增9国入境免签,至此入境免签增加至38。同时,免签停留期限也由之前的15日延长至30。在此基础上,此次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无疑在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也再次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出入境政策是影响跨国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签国“朋友圈”不断扩容,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和范围不断扩大,意味着外籍人士来华的便利度持续提升,这对于促进跨国交流、商贸往来、增进互信都大有裨益。一个生动的案例是,这两年“China Travel(中国游)”持续火热,这让更多外籍人士开始主动推介中国,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看见中国、感受中国。



事实上,出入境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只是中国敞开大门、持续做好“东道主”的行动之一。如在便利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住宿等诸多方面,这几年持续有一系列人性化的增量服务推出。可以说,在出入境流程、支付、语言、出行等各方面,外籍人士来华旅游生活工作的便利性和体验感都在显著上升。



中国开门纳客的热情和诚意,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馈。根据最新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此外,前三季度,入境中国旅游合计9462.83万人次,同比增长78.8%。毫无疑问,入境游客增多、“中国游”不断升温,都离不开出入境政策持续优化带来的刺激效应。



出入境政策,也是外界看待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重要评判标尺。在当前新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持续扩大出入境开放,也是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心的一种有力展示。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持续擦亮出入境开放这张开放政策“名片”,一方面有利于和其他的开放政策适配,强化开放取向的一致性,为稳外贸、稳外资创造更好的现实条件;另一方面也利于为增进中外交流、沟通,让更多外国友人更客观认识、了解中国,坚定对中国的开放信心和预期,厚植民间基础和社会土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友善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开放包容是中国同世界的互动方式。当出入境政策变得越来越开放,“打卡”中国变得越来越方便,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必将更自信地“广交天下客,做大朋友圈”,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这对上海来说,也是个好消息。作为全国最大的空港口岸,上海将承接更多享受过境免签政策的来华外国旅客。



在外滩、新天地、武康大楼这些热门打卡点,外国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甚至在一些小众景点也能听到五花八门的外语,老牌景点田子坊吸引不少老外光临,远离中心城区的泗泾夜市成为宝藏发现。



其中,韩国游客最近格外多。途经马当路的时候,人们发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排起了长队,社交平台上许多韩国博主分享了自己的上海之旅,免签、距离近、国际化程度高使得不少韩国游客把中国之行的第一站放在了上海。



韩国游客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留影。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



这场大型上海旅游热,始于今年118日。中国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免签停留时间15天,随后延长至30天。



携程数据显示,中国对韩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实施以来,韩国游客入境中国热门城市依次为上海、青岛、北京等,上海的韩国入境游客订单同比增长超180%,环比增长超40%



1216日,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记者在田子坊、新天地附近与韩国游客聊了聊。他们大多利用周末、再请一两天假,来上海特种兵旅行;跟随海外社交平台的推荐去打卡景点和美食,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新天地、武康大楼、迪士尼等“传统配方”颇受欢迎,懂点中文的会挖掘“巨富长”(上海咖啡馆、酒吧云集的街区)、各种夜市;喜欢吃海底捞、中国炒菜;渐渐熟悉支付宝扫码付款、滴滴打车和上海地铁;凭着“a little English and Chinese”、翻译软件和“感觉”探索这座大都市。



【以下是韩国游客的讲述,经过翻译和整理】

Hansol Song:很喜欢上海的建筑



我第一次来中国,就自己一个人,请了5天假,加上周末会在上海待8天,希望有一个“长长的休息时间”。



之所以来上海,一是因为免签;二是上海、韩国距离很近,飞机2小时就到了;三是我非常想去迪士尼。抵达上海后,我去了外滩、东方明珠、武康大楼。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最喜欢的,它对每个韩国游客来说都是游上海必不可少的打卡点。我也尝试了中国菜,还拍了照片,有西红柿炒蛋、红烧肉,西红柿很棒,红烧肉太油了。我还去新天地逛了一些精品服装店。



其实除了迪士尼,我没有具体的出行计划,就背着相机到处走走。我很喜欢上海的建筑,你看(新天地)附近的石库门,很古老,韩国没有这些。我使用高德地图导航,但是只有中文版,看不明白,只能靠“感觉”;需要和人交流的话,我就用翻译软件。这几天天气都不错,我可以去梦想的迪士尼了。



李星圭:去了泗泾夜市,很热闹



我们4个朋友一起来旅游,计划在上海、苏州、杭州待4天。我在中国留学过一年半,会一点中文,所以游玩还算方便。最喜欢的是外滩,有东方明珠、黄浦江,夜色很美。我们昨晚还去了泗泾夜市,我在中国网站上看到是上海最大的露天夜市,很多吃的,很热闹,因为韩国没有这样的夜市。上海的各种炒菜炒饭很好吃。

洪多荣、李泰贤:麻辣龙虾、烧烤、

海底捞都很不错



第一次来中国,肯定要好好吃,我们已经吃了羊肉、麻辣龙虾、烧烤,还有海底捞,都很不错。游玩主要在新天地、武康路、外滩,明天计划去迪士尼,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最喜欢的地方,韩国人都会来参观拍照。上海的人很多,建筑很好看,也很干净,和韩国的城市有点像,现代化且繁忙。

李泰贤和洪多荣。

我们俩都在休假,因为中国对韩免签,所以来上海玩5天。因为有各种手机APP,旅游挺方便的,社交平台上看景点做攻略、高德地图导航、支付宝付钱,与人交流会有点困难,就用翻译软件。

Christy Huang:在上海待过15年,

这次回来感觉变化很大



我们是兄弟姐妹过来旅游。弟弟妹妹都是第一次来上海,很新奇。我们前天晚上到上海,长乐路(部分)已经拆了,但富民路、巨鹿路还在,当晚就去了,很多酒吧,很多年轻人,弟弟很喜欢。这两天逛了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田子坊、新天地,主要都在市区,吃喝玩乐很丰富。妹妹最喜欢田子坊,买了很多可爱的小手工艺品。我们很喜欢外滩,有种东西融合的感觉,夜景尤其漂亮,所以晚上打算去那边的一个景观餐厅喝一杯。

Christy Huang(应受访者要求不露面)和弟弟在田子坊游玩。

我之前在上海待过15年,在复旦念书,5年前回到韩国工作。这是几年来第一次回上海,感觉变化很大,去哪里都是微信、支付宝扫码,不用现金,以前也有但还没这么普及,我们的韩国银行卡绑定支付宝就能使用,很方便,这方面中国做得很好。



最近来中国玩的韩国游客确实变多了,因为以前中国签证很难拿到,现在免签了大家都来玩,听说游客量翻倍。我们的机票也不算贵,往返人民币1000多元。不过我们都要上班,弟弟还在上学,只能请两天假,所以在上海待3天左右。



李世映、朴恩志:计划明年带着

家人再来上海



我们在田子坊来来回回转了很久,买了很多花茶,准备作为伴手礼送给家人朋友。待会儿还要去飞跃运动鞋店看看。这边的东西价格不算贵也不算便宜,可以接受。

李世映、朴恩志买了很多伴手礼。

旅游之前,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做了大量攻略,景点、购物、餐饮都有了解。我们住在南京东路附近,外滩光影秀很好看,海底捞火锅很好吃,已经去了迪士尼,还准备去打卡武康大楼。

我们来中国很多次了,去过北京、青岛、哈尔滨、厦门,印象很好。上海是一个干净、安全的城市,都市很现代,交通很方便,滴滴打车、地铁都很便捷,我们只会说一点点中文“我想……”,大家都很友好。

我们在上海玩4天,已经计划明年3月带着各自的家人再来上海。因为现在免签很方便,距离也近,是非常好的机会。





来源:上海大调研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