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 袁则文 秦淑娟:从四个维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者:张可儿发布时间:2024-07-19浏览次数:54

文汇报 | 袁则文 秦淑娟:从四个维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竞争胜败的关键,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以创新发展为根本理念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来源于科技创新、组织创新、产业创新,是依靠创新驱动的,创新在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创新发展为根本理念,不断加强制度机制改革与建设,推动国际国内创新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传播创新理念、激励创新精神、启迪创新思维,推动各类创新竞相迸发,不断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具体来讲,既要在经济界产业界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推进资源纵向整合与横向合作,鼓励产业界各种形式的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又要在社会上建立各种创新交流平台,开展各种头脑风暴活动;既要对有扎实研究基础、思想活跃的青年人充分信任,又要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宽容创新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失败;既要加强国家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创新资金投入、优化国家创新基金投资管理,又要改进与优化金融监管体制,活跃与繁荣风险投资市场,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创新风投机制等。


以建设科技强国为重要抓手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些新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强大科技力量是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和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科技强国。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建立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协同合作机制,激发全社会科研热情,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建设科技强国。一方面,既要以国家为主导,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研体系,建立健全与优化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种所有制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另一方面,既要大力促进国内科研交流合作,在国家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又要加强国际科研交流合作,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科技设施和科研平台,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等。


以加强基础研究为关键举措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科技强国的根基,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基础研究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创生与发展。我国当下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少的根源就在于基础研究薄弱,许多关键核心技术的底层逻辑没有搞清楚。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塑造利于基础研究的整体生态。具体来讲,既要加大政府科研资金投入,逐年提高并确保每年基础研究经费,保障各项国家重要基础研究的开展与持续,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筹资金开展基础研究;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搭建一批基础研究高水平研究平台,有组织地开展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又要推进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教育改革,扩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既要整合国内基础研究资源,促进和加强国内相关基础研究领域机构与人员的交流合作,又要搭建基础研究国际交流平台,发起基础研究国际项目和论坛,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以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为根本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和核心要素,人才实力决定着创新能力与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促进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智力支撑。必须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努力造就各级各类人才,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既要强化国内高等教育建设,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规模与质量;又要继续推进与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加强高端紧缺人才及其团队引进;还可以引进国际教育机构来华合作办学,吸引国际人才来华兼职教学,联合培养各类高素质紧缺人才。

其中,尤其要重视人才自主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国。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人才强国、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优化高等学校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生源;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各领域高素质拔尖人才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战略,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创新、产业创新,努力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官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