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织链赋新质,科创筑梦启新程 ——第四届松江大学城48小时创客大赛开幕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0

1024日,第四届松江大学城48小时创客大赛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隆重开幕。本次大赛由广富林街道党工委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携手主办,以“AI织链——变化中的进化”为主题,聚焦“AI技术全流程应用与产业融合”。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创业学院院长沈艺,松江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作党委书记费薇,广富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姜山,学校党委学(研)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缪韵笛出席,环松江大学城各高校双创工作负责人、创新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参赛高校学生代表参加。 


沈艺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秉持“为科服务、为产育人”和“重服务、强贡献”的理念导向,以“人才培养-特色优势-战略对接-需求适配”为逻辑,重点服务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数字经济三大领域,打造“科创+开放”双引擎,提升企业出海人才供给,支撑创新创业提质升级。本届大赛聚焦“AI + 产业融合”,正是深化校地合作、共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打造松江大学城科创源的重要平台。她强调要以赛为媒,深化校地协同,共筑创新生态,聚焦AI,赋能学科交叉,彰显办学特色,聚力双创,激发创新活力,践行育人使命。她希望参赛学生勇于突破、注重协作、脚踏实地、坚守初心,在48小时极限挑战中挥洒才华,收获成长。

 

姜山在讲话中指出,街道始终以“七色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搭建校地协同创新平台。针对本届大赛,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筑桥拓路”,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策源地,推动高校技术资源与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构建“需求从市场来、成果到市场去”的闭环生态;二是“培土育苗”,构建“政策+智力+资金+服务”的雨林式双创服务生态,依托“雁归计划”创享说、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品牌活动,为项目提供全周期护航;三是“寄语青年”,希望参赛创客以技术为梭、以痛点为经纬,在48小时极限挑战中编织有温度、有实效的解决方案,为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沈艺、费薇、姜山共同上台,启动第四届松江大学城48小时创客大赛。

 

开幕式由广富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依佳主持。开幕式上,与会人员通过短片回顾了前三届松江大学城48小时创客大赛的成果。自赛事创办以来,松江大学城创客大赛始终秉持“以赛促创、以赛促转、以赛促投”理念,为青年创客搭建了从创意到实践的转化平台。通过前三届赛事的积累,大赛已孵化出智慧管理、智能养老、环保监测等一批解决社会痛点的创新项目,不仅体现了青年群体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洞察力,更是精准匹配高校科研能力与区域产业需求,为大学城科创源建设输送实战型人才。

 

创业学院副院长高伟详细解读本届赛事赛程安排、参赛要求及评审标准。本届赛事共吸引来自环松江大学城11所高校105支参赛团队、446名师生参与,其中60支团队进入小组赛,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围绕10个主题方向,立足真实场景解决产业或社会痛点开展创作。作品以介绍PPT为主,可搭配小程序demo、数字人等形式呈现,既保障展示清晰性,也为技术落地留足空间。

 

为强化赛事专业支撑,现场举行了“松江大学城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团”聘任仪式,费薇、缪韵笛为专家导师代表颁发聘书。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VR/AR实验室主任赵伟明作为导师代表发言,承诺将发挥专业优势,为青年创客提供技术指导、项目打磨等全链条支持,助力创新项目健康成长。上海遛弯儿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现场向大赛承办方捐赠奖金,公司总经理吴少杰表示,将持续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科创人才培育提供社会力量支持。

 

本次大赛的举办,是深化校地协同、推动AI技术社会化应用的重要实践,既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也搭建了技术赋能产业的关键桥梁。下一步,校地双方将以本次赛事为新的起点,持续强化“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功能定位,推动实验室“技术变量”转化为产业“质量增量”,让校园“创新火花”点燃区域“发展引擎”,为松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