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田间地头,一群“小园丁”和“小农夫”忙得不亦乐乎。5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展开。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联合开展的劳动教育月活动拉开帷幕,80名大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插秧、番茄整枝打杈等劳动项目,在田间地头书写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生动篇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邵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张辉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在铿锵有力的鼓舞表演中,劳动教育主题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沈艺在启动仪式上致词。她指出,本次活动是学校2023年获批的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六三三”劳动教育体系的又一落地举措,对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具有积极意义。她强调,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在劳动中提升相应的能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共同体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内涵。
邵阳在启动仪式上致欢迎词,并与沈艺共同为两校共建的劳动教育基地揭牌。
与会领导共同启动了劳动教育主题月活动。
来自两校的学生代表缪亚婧、韦可欣在发言中分享了劳动带来的成长蜕变以及新时代如何理解劳动的价值。小学生代表表演了小合唱《劳动最光荣》。
活动现场洋溢着热烈的劳动氛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大中小学生分组协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劳动。“种稻得稻”插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现场示范插秧的基本技巧与要领,从如何握秧苗、控制间距到插入角度等细节进行讲解。同学们学习后亲手实践进行插秧,挽起裤腿、赤脚下田,投入到这场“接地气”的劳动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劳动小导师”,发挥知识与体能优势,率先示范正确插秧姿势,中学生负责传递秧苗,小学生则在一旁协助整理,大家齐心协力,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扎根水田。番茄整枝打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番茄大棚,了解番茄的生长过程以及整枝打杈在果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理论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分组实践,他们仔细观察每一个果枝,通过合理整枝打杈,使其主枝突出、株型合理,在一次次判断与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与细致耐心。从水田到番茄园,不同学段的学生通过协作配合,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成果,在劳动中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谈及参与感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秦周湉同学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对劳动教育有了全新认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成为劳动精神的传播者。看到小学生认真模仿插秧动作的模样,中学生在劳动中展现的责任感,我深刻感受到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带来传承的力量。”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贯)231班朱梓萱同学笑着说:“今天给番茄整枝,刚上手时我对着密密麻麻的枝杈犯了难——这看着都像主干,到底该去掉哪根?老师手把手教我找,原来那些偷偷冒出来的小芽才是会抢走番茄营养的侧枝。劳动不仅是体力活,更需要观察和思考。”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二年级的蔡垣更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今天太好玩啦!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插秧,没想到自己也能做到。今天我的裤腿全湿了,但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干活特别开心,我现在知道了每一份食物都来之不易,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据悉,此次劳动教育主题月以“劳动淬炼青春志,挺膺担当奋斗行”为主题,开展包括农耕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校园劳动岗实践等多项特色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探索,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共同劳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劳动技能、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阶梯式培养。未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及其附校教育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多方位合作,开发更多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推动劳动教育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育人”转变,共建共享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