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理论与实践》创刊及征稿启事

文章来源: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次数:10


一、创刊宗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进程遭遇结构性裂变,技术革命重塑地缘权力格局,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张力持续加剧。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全球南方”的群体振兴,以及“企业走出去”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迫切需求,为区域国别研究赋予了全新的战略使命。


本刊的诞生,既是对学科范式迭代需求的回应,亦是解码复杂世界的学术自觉。我们主张:   

破界:挣脱西方理论束缚,重塑多元文明坐标

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理论窠臼,秉持“多极化文明观”,重绘世界知识图景推动非西方文明创造性转化,助力全球治理体系重构。


融合:汇聚跨学科方法,催生范式革兴实验

集成人类学深描、大数据挖掘、话语分析、空间地理、历史考据与地缘政治学等多元方法,催生具有范式革命意义的全新概念体系。


致用:联结经世致学双轨,赋能文明共生实践

锚定战略预判、治理创新、文明对话关键维度,联结学术研究与战略实践双轨,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提炼跨境治理的中国方案,探索文明共生新范式。



二、学刊定位

理论策源地:推动学科元理论批判与体系建构,探索“交叉学科”与“在地实践”的学科属性。


方法实验室:融合大数据、AI、遥感技术与田野调查,构建“教—学—研—用”一体化研究框架。


战略瞭望塔:解析地缘冲突机制,追踪区域产业链与数字基础设施动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文明解码器:挖掘边疆治理、海外利益保护等本土经验,提炼非西方世界的知识生产逻辑。



三、常设栏目  

【范式争鸣】:学科基础理论批判与范式重构,鼓励跨学科对话与知识体系创新。


【地缘解构】:热点区域冲突的机制化分析,探索冲突预警与治理路径设计。


【田野中国】:边疆治理、海外利益保护的实证研究,结合田野调查与政策效能评估。


【数字边疆】:人工智能与区域研究的交叉实验,推动大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评介前沿】:全球前沿著作评介,搭建中外理论对话桥梁,促进中外学术界交流互动。


四、学刊征稿

《区域国别学理论与实践》(英文名: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try and Region Studies为集刊,2025年创刊,面向全球学术界,聚焦区域国别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区域国别学理论方法

基于对全球各区域与国家长期深入的实证研究,系统总结出该学科具有普适性与地域适配性的理论框架。通过整合基础理论、研究范式与实践工具,构建起涵盖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数据平台及技术工具的四维学科架构,实现学术指导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


2.区域国别综合研究

采用多维度跨学科研究路径,通过整合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领域视角,系统解析特定区域、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复杂特征。这种集成性研究范式既揭示研究对象的共性规律,又深入剖析其独特属性,最终形成具有立体认知价值的综合知识体系。


3.区域国别专题研究

围绕对象国的多维要素展开纵深研究,重点聚焦历史沿革、政经结构、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外交战略等核心领域。通过专项研究揭示特定地域的发展逻辑与文化基因,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在地化知识系统,为区域研究提供微观实证支撑。


4.区域国别比较研究

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究不同文明的演进规律,系统考察各区域在历史轨迹、文化形态、语言体系等维度的异同特征。通过横向比较揭示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纵向对比彰显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文明比较研究框架。


5.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系统梳理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路径,从战略层面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合作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政治协作、经贸联动、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互动机制,构建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国际合作理论,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6.全球与区域治理

聚焦气候变化、资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创新运用大数据建模与动态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解析区域治理机制与国家间互动模式,探索多层级治理体系的优化路径,为应对复杂国际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五、投稿须知

稿件以8000-10000字为宜,附中英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具体格式请参考本学术期刊的体例规范。

投稿邮箱:candrstudies@126.com

(邮件主题注明“投稿+论文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作者职称”)。

欢迎学界同仁不吝赐稿,共促区域国别学繁荣发展!

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