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术期刊社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建设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古北校区成功举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学术期刊界主编、编辑部主任、资深编审和编辑,围绕优化专栏选题、凝练专栏特色、精准组约优质稿源以及专栏建设带动期刊整体质量提升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由学术期刊社社长高运胜教授主持。

开幕式致辞中,高运胜社长代表期刊社对拨冗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恳切希望专家同仁围绕专栏建设和期刊高质量发展倾授卓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吴素梅简要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的发展历程和本学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型开放经济”专栏建设的进展状况,希望各位专家为专栏建设和期刊更好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建议。
专家研讨环节,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的编审实践,纷纷就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建设和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畅抒卓见。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主编胡玉鸿教授认为专栏应更注重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深度,紧跟立法变化,确保文章既能推进学术研究,又能服务社会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倪建文编审分享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设置与优质稿件遴选方面的经验,强调与财经类期刊的交流合作对提升期刊特色有重要作用。《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李孝弟编审则聚焦马克思主义研究栏目的定位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其研究应具有开放性,栏目定位需紧跟时代步伐。《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康敬奎编审强调期刊应把握政策历史方向,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组织学术活动吸引优质投稿,期刊还要“做学术公益”,通过策划青年学者工作坊等活动,打造学术共同体,吸引优质稿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黄谷香强调综合刊的优势在于“跨学科”,建议根据刊物特色形成会议重点约稿组稿。《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周春玲提出做好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需要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同时还要利用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吸引校内优秀学术团队投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副主任胡岩强调,办期刊重在“办”而非“等”。他提出,通过举办专刊、学术会议、构建学术共同体等活动,可以绑定学术资源,提升期刊影响力。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海派经济学》编辑部主任戴媛媛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刊背景与特色,强调尊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从原典出发,形成鲜明观点。她坦言,约稿质量与题材的同质化问题仍需解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姚聪聪介绍了学报在文史哲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领域的探索,强调以问题意识为主线进行约稿,通过新时代新媒体矩阵对网络传播的利用,可以为中青年学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提升期刊的传播效果。《国际商务研究》编辑部主任张建华副教授呼吁期刊界和学术界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为普通刊物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促进学术生态健康发展。

此次研讨会的圆满举行,不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型开放经济”专栏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更为学术期刊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把本次研讨会贡献的知真灼见变成施工蓝图,携手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建设和学术期刊整体品质与影响力的全面提升,为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供稿:任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