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

发布时间:2025-08-19浏览次数:28

会展与传播学院 侯乐怡

青年,代表了一份责任。

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搏跳动,青年的血管里都涌动着对未来的期待,这是对自己负责;每一次奋斗,每一次拼搏,青年的双手义无反顾的接过父母的重担,这是对家庭负责;每一次汗水与泪水,每一次奉献和牺牲,青年的身躯化为江河湖海,涌入国家的血脉,这是对祖国负责。

青年人,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个的个体,他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融入在群体的血脉里。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就是站在群体的角度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我们赞美歌颂那些为群体带来利益的人,就像人们对周总理的评价所说的那样:您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把您高高举起。爱群体的人,群体也会爱他,这是相辅相成的。

但事实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可能首先会想到个体,因为人的天性便是如此,自然万物都有其生长和发展的规律,人也是这万物的一部分,人一辈子要活,就一辈子是一个世俗人,为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奋斗,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符合长生天的规律的。但为什么人类会拥有为群体而奉献的意识呢?因为人类与这万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想。

人类在诞生初始,其实是无知的,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如果脱离人类社会生存,等过了接受教育的年龄,将很难具备人类的意识和特性,例如狼孩他们的表现更趋向于野兽,智商也只有人类孩童七八岁的水平,可以看出,人之所以为人,教育,社会,父母,老师等等都缺一不可,而这其中,父母往往占据主要地位,没有父母的生养,关爱,教育,人类孩童将会很难在这个社会里生存,这也是为什么青年在选择职业时,首先把个体放在中心,其次以家庭为首的原因。

但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人类之所以会拥有为群体而奉献的意识,是因为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想。未开智的野兽每天都在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奔波,表面上看,人类所做出的一切努力似乎与茹毛饮血的野兽殊途同归,同样是为了在社会群体中杀出一条生存的道路,毕竟这个社会也是残忍的,只是它残忍的更体面,就像孩童从小就牢记的那句话一样,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野兽如此,人也如此。

而在这一社会规则的制约下,大部分人类的一生也就如此渡过了,或单纯的为生存而劳累,或在永不满足的欲望下奔波,或在旁人的索取中耗尽心力,或平平淡淡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就是众生百态,千人千面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各自所选择和放大的欲望不同罢了。

社会群体像一条长河,卷着所有人向前奔流,看不开的人劳心费力,自怨自艾,不得善终,看的开的人顺其自然,热爱生活,不负此生,但总有人可以跳出这一规则,并成为那少数,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之人。

毛泽东曾在《纪念白求恩》中说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这点精神,指的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也就是将自己的灵魂脱离了个人,家庭,上升到群体的精神。

那么,为什么个体要为了群体而奉献呢?群体又为个体做了什么呢?

很明显,身为中国青年,我们其实在无形之中享受了很多的国家福利,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例如缉毒警察坚持将毒品制止在国外保护人民安全,例如疫情时期免费派专机接在外的国人回家等等等等,这些群体所做的贡献有些人感受得到,有些人感受不到,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这些福利。

而想要维持这一份和平,这一份强大,正是青年人所背负的最重要的责任,无国不成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出牺牲,才可以凝聚成强力的一股绳,守护我们想要守护的人。

身为中国青年,我们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与这个国家血脉相连,跳出低级趣味,跳出视觉壁垒,那时我们才能体会到马克思所写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