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学院 徐思航
少年时的我们,或许会局限于考虑题目所给出的正确选项,成年后的我们,更多时候在考虑人生逆旅该何去何往,而在这过渡阶段中的迷惘与不安,都能在“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找到答案,他用缜密的逻辑思维与精准的语言表达,为徘徊于人生路口的青年们提供了有关未来人生追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指引。
当代青年,害怕的或许不是选择,而是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中不尽如人意的可能性。我们总是想着要去理性的分析,一定要做出一个完美的选择,但是没有选择是完美的,所有选择都是两面性的,结果总是有好有坏,做出了选择就要做好接受结果的所有可能性的准备,因为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的结果是什么,只能立足现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放弃选择可以是因为不喜欢、不愿意,但不能是畏惧结果。可能性永远存在,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做出的选择就一定正确或成功,倘若我们因为畏惧失败就肆意放弃,那么我们将无法做成任何一件事。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认真考虑、慎重选择,这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对自己未来的负责,“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斟酌损益,选择自己所热爱的,以个人能力为衡量与所选职业的适配性。青年一辈总会听到“年轻人的机会是无限的”,但当青年们开始择业时会发现,原来“年轻人也是无限的”,在现如今紧张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有的青年人没有所谓的选择、有的青年人像孔乙己一样始终不愿意脱下自己的长衫。正如马克思所言,“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能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在每个平凡枯燥的时间里,让自己为自己所热爱的、所追求的而坚持不懈的努力,或许会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职业选择是关系到个人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的重大问题,不应该只为一时兴起、渺小的激情、个人的虚荣心所左右,必须有严肃的态度。因此,他提出:“我们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此择业标准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择业观,上升到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正如在社会上的其他活动一样,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希望与志愿的,会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中关系的限制。这里,马克思已经把人们的活动、人们的职业与人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必须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国家和社会的事业中,让所选的职业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做对社会和国家有价值的事。
当代中国青年与时代同行、生逢其时,更应该在时代的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独一份的坐标,任何选择的职业都不会埋没人才,也不会束缚人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对所选职业的态度。而我,我将继续寻找,就算这无尽的星辰令我的寻找希望渺茫,就算最后将独自前行,也要与人生的不确定性安然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