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十佳” 案例 | 党建引领安全服务新生态,打造校园治理 “桥头堡”

文章来源:机关党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次数:39

党建引领安全服务新生态,打造校园治理“桥头堡”

——“党建 + 校园安全事务受理中心建设” 案例

保卫处党支部

一、实施背景

随着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加快,校园安全面临电信诈骗频发、服务需求多元、应急响应滞后等新挑战。传统安全工作存在部门协同壁垒、师生参与度不足、服务效能偏低等问题,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重要课题。2022 年,保卫处党支部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整合资源打造 “校园安全事务受理中心”暨“教职工安全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探索“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师生参与”的校园安全治理新模式,推动安全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建领航,构建“红色引擎” 驱动的治理格局

支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中心建设列为“书记项目”,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校工会、后勤、资产、信息等多部门党组织,形成“支部牵头、部门联动、党员带头”的共建机制。通过“三会一课”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松江大学城派出所“安全初心讲堂”与松江大学城各高校保卫处党员骨干开展联学联建,强化“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责任意识。

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放弃暑期休息,加班加点完成办公室搬迁、空间优化、流程设计等工作。例如,党支部委员马民杰牵头制定《校园安全事务受理中心办事指南》,梳理18 项业务流程,绘制办事流程图,推动服务标准化;支部书记李少丹主动对接公安、消防等部门,引入专业资源充实安全教育内容,体现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服务升级,打造“一站式” 安全服务新标杆

中心秉持“师生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整合户籍办理、失物招领、监控调阅、车辆登记等18项高频服务事项,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保卫干部轮岗值班制,实现“一窗受理、全程代办”。针对师生反映的“办事多头跑”问题,支部推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为提升服务温度,中心设置“防诈骗宣传角”,摆放宣传海报、播放案例视频,年均覆盖师生 5000 余人次;配备机动车应急搭电设备箱等设施,打造有温度的安全服务空间。2023 年,中心累计办理各类事务 3200 余件,师生满意度达 98%,成为学校“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项目。

(三)宣教融合,筑牢“无诈校园” 防护网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支部将反诈宣传作为中心重点工作,构建“阵地 + 机制 + 联动 的立体防控体系。在中心设立反诈台账,专人记录诈骗警情、师生安装反诈 APP 情况等,及时向学院通报预警信息,实现“一案一分析、一院一对策”。例如,2023 年某学院学生遭遇“刷单返利”诈骗,中心立即联合派出所开展点对点反诈教育,并在该学院组织专题讲座,有效遏制同类案件复发。

支部创新“线上 + 线下”宣传模式,线下邀请公安干警开展反诈讲座,2022年新生讲座当天超 2400 名学生下载 “国家反诈中心” APP;线上依托“平安上经贸大”公众号、失物招领微信群等平台,推送案例警示、防诈贴士,年均发布信息150余条。同时,组建由党员教师、平安志愿者组成的反诈宣讲团,深入学院开展“沉浸式”反诈情景模拟活动,覆盖师生超 8000 人次,校园诈骗发案率持续降低。

(四)协同治理,完善“网格化” 安全管理体系

支部以中心为枢纽,推动建立“学校 — 部门 — 班级” 三级安全网格,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对接联系二级学院,实现安全工作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例如,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联合开展 “安全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将安全知识纳入班级考核;与校工会合作打造“教职工安全教育中心”,针对财务人员、新入职教师等群体开展专项培训,年均培训教职工 600 余人次。

三、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政治引领是根本

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关键在于将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保卫处党支部通过“书记项目”压实责任、党员先锋岗激发活力,实现“抓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只有强化政治功能,才能确保业务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聚焦师生需求是核心

中心建设始终以解决师生“急难愁盼”为出发点,从优化办事流程到创新反诈宣传,从完善硬件设施到构建网格体系,每一项举措都紧扣师生需求。这启示我们,党建与业务融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师生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深化协同联动是关键

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靠保卫部门难以有效应对复杂挑战。支部通过构建跨部门党组织联动机制,整合行政资源、专业力量和师生群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未来需进一步拓展联动广度,例如加强与属地公安、社区的常态化合作,提升安全治理社会化水平。

(四)创新载体机制是动力

中心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载体,通过“服务窗口 + 教育阵地 + 应急枢纽”的功能集成,实现了从单一事务办理向综合安全治理的升级。这表明,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需要打破思维定式,以机制创新、技术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具有时代特色、高校特点的党建业务融合品牌。

保卫处党支部以校园安全事务受理中心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有力度、安全服务有温度、治理创新有深度”的融合发展路径。未来,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 + 安全”模式,不断拓展中心服务内涵,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提供坚强保障,让党旗在校园安全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