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基促融合,就业扬帆启新程
——招生就业处党支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
招生就业处党支部
一、实施背景
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就业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愈发关键。自2022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招生就业处党支部成立以来,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党建与业务融合对于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探索党建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落地生根,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业务工作提质增效。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夯实“一支部一实事”,全力攻坚学生就业难题
做法:支部将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确定为“一支部一实事”的核心项目。组建了由党员业务骨干构成的就业攻坚小组,通过大数据分析、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以及一对一深度访谈等多元方式,全面深入地剖析学生就业现状与需求。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因缺乏精准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自身职业规划模糊以及求职技巧不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针对这些问题,党员们制定了全方位、个性化的帮扶方案。一方面,利用党员教师的行业资源,搭建专属的就业信息平台,精准推送符合学生专业与职业意向的岗位信息;另一方面,开展“一对一”职业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并举办求职技能特训营,涵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实用内容。
成效:经过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成效显著。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参与帮扶的学生中,超60%的学生明晰了职业目标,简历投递的精准度提高了30%。通过求职技能特训,学生面试成功率提升了30%。成功助力200余名原本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找到满意工作,学生对就业帮扶工作的满意度高达 95%。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小唐同学,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重新梳理职业规划、精心制作简历,并多次参与模拟面试训练,最终成功被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录用。他感慨道:“多亏了支部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顺利找到了理想工作。”
(二)擦亮“一支部一品牌”,塑造“党建+精准就业服务”品牌
做法:支部以“党建+精准就业服务”为品牌建设核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就业服务一线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指导。构建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党员技术骨干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匹配学生与岗位信息。定期组织企业走访活动,党员教师带队深入企业,了解用人需求,拓展就业渠道,并邀请企业HR来校开展讲座与招聘活动。同时,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台账,党员与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实施全程跟踪帮扶。
成效:通过品牌建设,学校就业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2022年至今,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优质企业数量增加了10%,提供的岗位数量增长了15%。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入职于世界500 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的学生比例较往年有了一定的提升。例如,在一次企业走访活动中,党员教师了解到知名企业apple公司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回校后立刻对接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等相关专业毕业班辅导员,经过宣传动员以及就业帮扶,成功推荐6名学生入职该企业,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三)践行“一支部一足迹”,开展“就业护航,红色传承”系列活动
做法:为强化校园就业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支部以“就业护航,红色传承”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支部策划“红色企业行”品牌活动,组织师生实地走访兼具红色历史底蕴与行业影响力的标杆企业,通过参观企业党建展厅、与党员企业家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中的社会责任担当,增强职业认同感。
成效:这些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师生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大幅提升。参与活动后,学生表示对自身就业责任有了更深刻认识,要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四)深化“1+2”牵手行动,推动师生携手共促就业
做法:支部大力推进“1+2”牵手行动,由招生就业处党支部牵手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教工党支部,为学生党支部在思想引领、生涯规划、就业帮扶等多方面给予精准指导和全方位关怀。党员教师定期与牵手学生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并给予针对性建议。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就业信心;在就业帮扶上,为学生提供最新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制作简历、模拟面试、点对点推荐,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成效:两年来,通过“1+2”牵手行动,支部间先后开展领学研讨等活动 9 次、红色研学3次、“行走的党课”6次;举办就业活动20余场,提供职业咨询97人次,推送岗位信息800余条,精准推荐岗位700余个,助力50余名学生就业。通过“1+2”牵手行动,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翻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小张同学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暑期实践、提升专业能力、认真学习面试技巧,最终成功获得曼伦快消公司的录用通知,薪资待遇优厚。她表示:“党员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让我在学业和就业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非常感激。”
(五)创新主题党日活动,赋能党员教师就业服务能力
做法:支部创新主题党日形式,紧扣就业业务需求,每月设定“毕业班辅导员培训”“生涯咨询案例督导”等实务主题,邀请行业专家、企业HR 开展专题讲座并组织党员研讨。同时组织党员教师参加上海职规赛课程教学比赛等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业务能力。
成效:显著增强支部就业服务效能:毕业生就业服务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就业信息收集推送的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党员指导的学生简历通过率、模拟面试效果获高度认可;形成多项创新性就业指导方案,为学校就业服务提质保量提供支撑。
三、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驱动力
党建工作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与强大的精神支撑。只有将党建贯穿于就业服务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与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确保就业工作始终围绕学生需求与国家战略,取得更好成效。后续工作中,招生就业处党支部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
(二)问题导向是关键切入点
在党建与就业业务融合进程中,要善于精准捕捉就业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找准党建与就业业务的契合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地开展工作,真正为学生就业排忧解难,实现深度融合。
(三)创新活动形式是活力源泉
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紧密结合就业业务实际,采用讲座、研讨、竞赛、实践等多样化形式,让党建活动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党建活动的空间与渠道,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长效机制是坚实保障
党建与就业业务融合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建立长效机制加以保障。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明确融合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责任,将其纳入党组织与党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与校内外各部门、企业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党建与就业业务融合工作持续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