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党支部积极响应机关党委关于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号召,以“一融双高”为目标,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支部立足共青团工作特色,聚焦党建引领与青年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创新载体、整合资源,推动党建与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业务协同发展,形成了具有共青团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党支部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基础,精心组织筹划,党支部书记带头领学,确保支部党员理论学习全覆盖。组织支部党员与第一轮“1+2”牵手支部(金融管理学院投资学系教工党支部、学生社区功能型第十二党支部)共同前往长宁区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参观,通过“清源正本”等四大主题展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案例,筑牢廉洁自律思想堤坝。与第二轮“1+2”牵手支部(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应用数学系教工党支部、金融管理学院本科第二学生党支部)开展学思想、强作风、建新功联学联建暨“红色足迹”寻访活动,支部党员代表走进上海鲁迅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从感受左翼文化以革命传统滋养作风建设,到参观警示教育案例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多维度实践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学习中,青马工程学员结合参观伟大光辉的一生——陈云生平业绩陈列展(特展)、上海百秋尚美科技服务集团的经历开展研讨。学习实践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提升了党员与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

图1.团委党支部与“1+2”牵手支部联合开展“学思想、强作风、建新功”暨“红色印记”红色寻访支部共建活动
(二)创新党课形式,提升教育质效
党支部以“1+2牵手行动”为抓手,累计开展近10次共建活动,形成“资源活、党课实、党员动”的融合特色。支部书记司徒力云以“八项规定精神引领,团纪处分条例护航——从纪律坚守中看青年担当”为题讲授专题党课,结合《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从实际工作出发,强调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续做好“我为同学做实事”品牌,常态化开展学业帮扶、就业指导60项。连续三年,学生满意度测评达到95%以上。研究生会在全市高校考核中排名第1名。打造“星源青年讲师团”,聚焦“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年党史”“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等开展理论宣讲80余场,形成“新时代伟大成就”系列线上微课(第一期)14讲,线上线下课程受益人数超过1万人次。

图2.星源讲师团
(三)发挥党建引领,激发青年动能
支部将党建成效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行动力,构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群建”双促机制。连续7年组织850余名师生服务进博会,连续4年承担商务部中国馆讲解工作,获商务部来函表扬;引导近百名毕业生投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同时,深入社区开展爱心寒、暑托班,累计选派500余名志愿者,服务1万余人次,时长近6万小时,纾解双职工家庭难题。深耕“行知的课堂”实践育人品牌,多年来,组织2300余支队伍、近16000名青年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在躬身实践中增长才干,多次获评全国及上海市优秀实践项目。与复旦大学青年讲师团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探索校际青年工作新思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支部联合参观陈云与松江地区农民暴动史料馆、龙华烈士陵园,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履职担当行动。

三、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政治引领,找准融合方向
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核心在于以政治引领统揽工作全局。支部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通过理论学习锚定育人方向,确保业务工作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开。如在“1+2牵手行动”中,以政治学习为纽带,将党的纪律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二)创新机制载体,激活融合动能
融合发展需依托常态化机制与特色载体。支部积极参与“1+2牵手行动”,打破了党建与业务的壁垒。例如,参观学习、主题党课等活动,既强化了党员党性修养,又带动了青年学生成长,形成“以党建带业务、以业务促党建”的良性循环。
(三)聚焦青年需求,提升融合实效
立足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能,支部以青年需求为导向设计融合路径。无论是组织青马工程学员参与新质生产力实践,还是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均紧扣青年成长发展痛点,让青年在参与中感受党建温度、增强使命担当,实现党建引领与青年发展的深度契合。
(四)整合内外资源,拓展融合维度
党支部通过深化校内外合作,打破资源壁垒,与中共四大纪念馆、企业、兄弟高校等共建,实现党建资源与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多元场景,使党建工作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提升了融合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