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十佳” 案例 | 以实干“力度”彰显服务“温度”

文章来源:机关党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12

以实干“力度”彰显服务“温度”

——党建引领后勤服务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


后勤处党支部

一、实施背景

机关党委后勤处党支部始终致力于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发展工作中,无论是在日常的后勤保障服务中,还是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都能顶风冒雨,做好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党支部始终聚焦实际问题,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持续践行“服务为民”的初心使命,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助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机关党委后勤处党支部以服务为民为使命,通过多种举措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积聚支部发展动力。

(一)锚定“服务为民”使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后勤处党支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过去一年开展“三会一课”40 余次、学习培训42场386人次。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组织生活,让支部党员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保障能力。同时,注重吸纳新力量,近年来发展党员1名,吸纳1名入党积极分子,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更好地服务师生储备力量。

二是狠抓队伍建设不放松。后勤处党支部积极推进队伍建设要求,根据工作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岗位,引进暖通、电力、绿化、中医等专业人才,优化后勤管理人才结构,提升服务为民的专业水平。支部依托红色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引导党员将党性修养与践行红色精神相融合,把立足岗位作贡献与干事创业相融合,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代表。2025年,王峰获评党员先锋岗;商炳俊获评“1+2”牵手行动先进个人,并荣获2024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杨向楠获评2024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此外,支部每年开展第三方社会企业“评优选星”活动,激发后勤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校内服务队伍建设,共同为服务师生的目标努力。

三是坚持风险防控不懈怠。组织党员到松江方塔园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深化党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自觉意识,促进支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确保服务为民的工作在廉洁的环境中开展。开展财经纪律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研讨交流,增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确保后勤工作在廉洁、规范的轨道上运行,使有限的资源能够更好地用于服务师生、服务为民的各项工作中。

(二)汇聚“敢做善为”力量,彰显后勤服务温度。

一是组织生活务实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中增设“后勤服务难题会诊”环节,结合“第一议题”制度,及时研讨师生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如针对社区直饮水机设施老化、餐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学院楼水池和周边绿化景观陈旧等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目前均已形成详细的项目方案,并按照计划稳步推进,部分改造项目将于暑假期间实施完成,届时将有效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是服务场景实践化。支部坚持常态化开展“后勤党员服务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学生社区、食堂、教学楼等一线场所,现场协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如加强校园非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规范了车辆停放,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对卫生间感应器进行集中更新,提高了设施的使用效率,方便了师生使用;在献血志愿保障服务中,后勤党员积极做好现场组织、物资供应等工作,为献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些具体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员的宗旨意识。

三是民生项目惠民化。以“一个支部一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支部积极推动落地多项服务民生项目。为德政楼、学院楼教师办公室更换节能灯具2700余盏,不仅降低了能耗,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明亮、舒适的办公环境;开展物业暖心服务日活动,提供非机动车维修、衣物熨烫等8类便民服务,服务师生超1200人次,切实为师生生活提供了便利;优化教职工体检方案,增设个性化体检项目,覆盖教职工1000余人,体现了对教职工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关爱。


四是主题党日特色化。创新开展“党建红+安全蓝”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食安校园”宣传,安全生产巡查志愿者招募、垃圾分类趣味赛等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安全责任意识,引导师生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校园氛围。


(三)紧盯“求真务实”精度,积聚支部发展动力

一是精化需求调研。为进一步做好教职工临时住宿工作,支部深入开展需求调研,通过工作群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协调资源优化住宿安排,目前教职工临时住宿情况平稳,有效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支部组织开展“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师生恳谈会,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餐饮保障效能。支部还组织人员赴同济大学、南京部分高校开展调研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餐饮管理经验和做法,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餐饮服务。


二是优化线上服务。通过优化后勤服务公众号、小程序功能,定期推送后勤动态、节能知识、安全知识、餐饮新品等专题内容,方便师生及时了解后勤服务信息。开通线上报修服务、餐厅包房预定、临时借住客房预定、第三方水电气缴费等线上服务平台,打造了“指尖上的后勤服务”,有效提高了后勤服务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三是强化舆论引导。在部门公众号、校园网开设“后勤工作月报”“数说后勤”等专栏,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现后勤工作成效,让师生更加了解后勤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凝聚师生对后勤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经验与启示

机关党委后勤处党支部通过以上一系列做法,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推动支部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为师生提供了优质、高效、暖心的服务。支部以“党建引领铸魂、队伍建设强基、问题导向破题、创新服务增效”的实践主线,推动党建与后勤服务深度融合,立足实践成果,支部在未来发展中形成以下五个启示:

一是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互促。推动“党建课题化”实践,将智慧后勤建设、节能降耗等业务难点列为党建攻关项目,通过“党员责任区+创新工作室”模式,实现政治优势与服务效能双向转化。

二是构建动态化队伍培育体系。建立“新员工标准化培训——骨干数字化赋能——管理人员战略提升”分层培养机制,探索定向委培、轮岗培训等模式,重点培育党员创新带头能力,打造新时代“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后勤铁军。

三是健全服务全周期管理机制。制定后勤服务标准化手册,搭建大数据监测平台,对服务流程、考核指标、投诉热点实施数字化监管,形成“预警-处置-复盘”全链条闭环,确保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激活师生共建共治生态。探索实施“师生体验官”制度,邀请师生参与服务监督与质量评价,将反馈意见纳入各类考核,构建“需求共提、过程共管、成效共评”的协同服务格局。

五是厚植后勤文化精神内核。挖掘服务标兵、管理专家、技术能手典型案例,通过故事集编撰、年度服务品牌创建等方式,传承“服务育人”优良传统,让后勤文化成为凝聚团队、传递服务温度的精神纽带,为学校发展注入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