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生快速衔接专业学习、洞察行业前沿,“会传讲堂”邀请学院邹晨燕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以“内容生成变革与创意素养:人工智能时代创作者的定位与实践”为主题,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逻辑、行业应用、现实挑战及创作者应对策略四大维度,为同学们解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内容创作的变革与机遇。
邹晨燕老师从 AIGC的基础定义切入,指出其核心是“AI 模型+输入条件”的协同,以文本指令驱动多模态内容生成,并重点拆解了当前主流的扩散模型技术原理。围绕AIGC平台应用,她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主流工具的特点与实践场景。并通过 “非遗元素服装设计” 案例生动展现了“AI 工具链协同”的创作思路,为学生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最后,针对“AI 是否会取代创意岗位”的疑问,邹晨燕老师结合行业演变规律给出解答:内容生成已从“PGC”到“UGC”,再进入 “PGC+UGC+AIGC 融合”的3.0时代。AI 并非替代者,而是“效率工具”,她鼓励学生树立协作思维,主动掌握三大核心能力:指令优化能力、工具整合能力以及价值判断能力。并警惕当前AIGC的两大核心挑战:AI幻觉和版权争议,主动培养专业伦理意识。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意素养,不仅是“会用工具”,更是“善用工具赋能创意”。唯有主动拥抱变革、保持思考与协作,才能在内容生成的浪潮中找准定位,实现个人价值与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本次迎新首讲为新生搭建了“技术认知-实践方法-伦理思考”的专业框架,期待新生以 AI 为翼,在会展・文旅体・传播领域探索创意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