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造 价 值传 递 快 乐

研会活动 | 抗击疫情系列之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第2期

文章来源:会展与旅游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16 浏览次数:153

2022年4月7日,会展与旅游学院抗击疫情系列之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第2期在线上成功举行,21级研究生冯诗琪和郭鑫亚先后进行了主题分享。我院王春雷老师、蔡萌老师、高静老师,上海海事大学云晓勤老师、韩晓珂同学,我院全体21级研究生、部分20级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一起进行学术探讨和互动。



会展与旅游学院21级研究生冯诗琪本次学术分享的主题是目的地感官营销。目的地感官营销在感官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运用恰当的方式对目的地信息进行感官表达、对旅游者的五种感官渠道进行全面的开发,借助旅游者的“感官—心理—行为”信息处理反应模式,从而取得更有效益的营销效果。



她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一是理论简介,二是旅游目的地中的各感官要素的梳理,三是目的地感官营销的一些研究议题,四是总结和研究展望。该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感官营销的定义,展示了目的地营销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及目的地感官营销的全过程的示意图。在第二部分介绍了旅游场所中的各感官要素——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在第三部分阐述了目的地感官营销的一些相关议题,如多感官营销在旅游目的地品牌、游客对目的地的态度、目的地旅游体验、目的地的形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最后对感官营销进行了总结和未来展望,认为其是营销学中的一个热点,也逐渐渗透进入旅游学科当中,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郭鑫亚分享了自己对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方向的理解,主题是敬畏情绪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其中以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在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其中运用到了情绪评价理论和敬畏原型理论,在互动交流部分同学们对该理论进行了交流。在第二部分的文献综述中,郭鑫亚同学将文章运用到的三个主要变量(敬畏情绪、地方依恋、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也论述了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就郭鑫亚同学的分享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的内容,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以下的交流:

王春雷老师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量化研究文章,这类文章需要我们弄清楚变量之间的关系,还提出通过文献梳理,敬畏情绪是否还有除了作者提到的其他变量,这部分可以放在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中叙述。

蔡萌老师提出在做研究的过程中,要思考别人的论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想法,思考别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想想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和改进的,并指出要明确好环境责任行为的具体范畴。

高静老师强调了同学们要思考使用的理论是不是能够说明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理论和问题之间的契合度如何?不能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为了用工具而用工具。

刘思婕同学认为可以把情绪评价理论应用到体验的研究中。


针对冯诗琪同学分享的目的地感官营销的内容,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王春雷老师推荐同学们关注吕兴洋老师关于感官营销的相关文章,建议同学在分享的时候可以举一些实例、引导大家做一些启发式提问、指出相关的关键词进行一些区别比较,此外王老师还分享了“味觉”感官的目的地美食营销的相关内容。

蔡萌老师肯定了感官营销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应用的价值,提到了感官营销是比较微观的领域,其相关理论基础包括了比较成熟的心理学理论。蔡老师认为更有价值的研究在于,基于这种微观的感官营销理论,怎么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旅游营销当中。

高静老师认为搞学术研究可能更多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