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兴城 青春励行|探寻文化传承新路径 观夏社会实践项目全纪录
文章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次数:10
当传统文化邂逅现代香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赓续中华文脉,创新文化表达——以香氛品牌观夏为例探索传统文化现代化与国际传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给出了独特答案。
聚焦新锐香氛品牌观夏,团队深度挖掘其文化传承与品牌创新路径:从剖析观夏如何提炼传统建筑美学、非遗工艺、节气文化等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符号,到探究品牌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模式、探索传统技艺在现代工艺与审美下的创新转化,团队力求为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与“国潮”产业升级提供新时代青年视角的思考与实践样本。
调研筹备:7月4日 - 7月5日,团队线上收集观夏资料、制作问卷,为实地调研筑牢基础。
实地走访:7月6日,沈御真、何婧玟走进上海徐汇区观夏门店,观察空间设计、产品陈列;7月8日,薛可欣、何婧玟、沈御真探访上海徐汇区香料研究所,溯源香氛文化根基。
赓续中华文脉
香调灵感挖掘:观夏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将诗词、绘画、历史故事等文化符号融入香调创作灵感中。例如,“颐和金桂”这款香氛得名于北京颐和园宫墙外的金桂飘香,旨在唤起人们对秋日京城皇家园林的记忆,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与香氛完美结合,让千年文脉在呼吸间流转传承。
包装设计展现东方美学:在产品包装设计上,观夏充分展现东方美学。例如,香薰蜡烛的外观设计灵感取自宋代定窑,温润如玉的质感尽显宋代极简雅致的审美风格;香水的外形借鉴江南庭院的八棱形花窗,通过线条与留白,传递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独特韵味,从视觉层面展现中华文脉的深厚底蕴。
文化溯源与原料选择:观夏坚持使用中国本土的植物原料,从文化源头追溯香气。例如选用湖北咸宁的桂花、云南景迈山的茶叶等,这些植物不仅是香气的来源,更是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的符号。品牌在原料选择上注重传承中国传统的植物应用智慧,以现代香氛技术呈现,让古老的植物焕发出新的香气生命力,赓续中华植物文化脉络。
彰显时代精神
创新跨界融合:观夏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将香氛与咖啡、艺术展览等产业进行创新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例如,与咖啡品牌的合作,让消费者在享受咖啡香气的同时,还感受到香氛营造的独特氛围,从而展现出在消费升级时代下,品牌敢于突破传统边界、不断创新求变的时代精神。
数字营销与媒体互动:在互联网时代,观夏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与用户互动。例如,通过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精美的图文、视频内容,引发用户关注讨论。同时开展用户共创活动,如征集用户故事印在产品标签上,以增强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积极拥抱数字蓝海的精神。
环保与可持续理念:观夏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这符合当下社会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例如,在产品包装上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减少过度包装;在原料采购方面,关注植物的可持续生长、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这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彰显了品牌在时代背景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精神。
沈御真:“观夏门店的空间设计,把传统建筑美学融入现代消费场景,让我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魅力,也更明白我们挖掘文化符号、讲好文化故事的意义。”
何婧玟:“与香料研究所的交流,让我了解到香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观夏对传统香文化的创新运用,启示我们要以年轻视角,为传统文化找到更多‘破圈’路径。”
薛可欣:“数据分析与总结过程中,看到观夏在文化传播与社会责任的努力,让我懂得品牌不仅是商业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我们的调研也能为这份传承添砖加瓦。”
文化传承:通过剖析观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转化,为非遗技艺商业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范式,助力中华文脉赓续。
品牌研究:从青年视角深入理解民族品牌发展逻辑,提出文化基因传承与时代精神融合的品牌发展模式,为品牌理论研究注入新思考。
育人实践:团队成员在调研中锻炼协作、调研、分析能力,将专业知识与文化传承实践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促,成长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青春力量。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征途虽远,却因青春力量的注入而生机勃发。观夏香氛是传统文化与品牌力量的一次美好相遇,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从符号价值到情感共鸣的现代转化,彰显了文化软实力与品牌硬实力的完美融合。其创新路径表明,东方美学的当代诠释能够形成独特的品牌叙事,而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正逐步构建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