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国专项实践|老字号破圈——长春食品商店转型路径调研纪实

文章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10


引言



为了深入挖掘老字号品牌发展历程与转型经验传承民族品牌文化基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0人团队以“品牌强国”为主题,围绕传统技艺活化、数字化转型等核心议题,聚焦长春食品商店的转型路径,挖掘“老字号破圈”的上海基因,探索民族品牌在新时代的突围之道。6月25日,团队成员汤芸茜、杨伊朦、邓熠一行赴上海市淮海中路长春食品商店开展实地调研。


  品牌溯源:

跨越七十余载的味觉地标

长春食品的故事始于1952年,最初是卢湾区消费合作社第一门市部,1958年迁至淮海中路615号,更名“红旗食品商店”,1959年定名“长春”,寓意“永葆青春”。作为淮海路最早的国营食品店之一,它见证了上海商业的迭代: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散装南北货供应,到如今集传统糕点、现制熟食、潮流咖啡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1993年,它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24年,苏式鲜肉月饼斩获“上海名特优月饼”称号。如今500平方米的门店里,老柜台的铜秤与新柜台的咖啡机共存,现磨芝麻核桃粉的石臼与国潮包装的伴手礼相邻,成为连接几代上海人味觉记忆的情感纽带。


运营实践:

传统与潮流的“平衡术”

2023年的闭店升级改造,推动长春食品商店实现了一次极具示范意义的 “破圈” 转型,其核心在于对 “传统根基” 与 “潮流表达” 的精准拿捏

空间革新:底层划分为散装食品区、自有品牌区和时尚潮流区,咖啡专柜与酒类陈列融入石库门元素,老物件展区唤醒集体记忆。

品牌升级:50%品牌换新,既有国际品牌入驻,更强化“长春自营”——广式烧腊每日现制,黑芝麻匠心系列烘焙占据半壁江山。

数字化转型:上线小程序支持线上下单,直播带货让芝麻核桃粉等特产触达全国364个城市,年轻客群占比从15%跃升至35%。

社区联动:曾与瑞金二路街道合作助老餐服务,每周为独居老人配送200余份低糖糕点、软糯粥品,包装印着“1952”字样,老人们说“看到这数字就踏实”。


“三个不变” 的生存哲学:

守艺如磐,创新如水

长春食品商店的发展密码,藏在 “三个不变” 的坚守中:

工艺不变:鲜肉月饼坚持炭火锅炉烘制,酥皮需手工叠27层;芝麻核桃粉现磨现卖,延续传统技艺温度。

诚信不变:从1950年代的“除皮销售”(去除包装重量计价)到如今的“十大服务承诺”,柜台师傅常说“秤杆要平,人心更要平”。

温度不变:新员工入职必学“三问”——问口味偏好、问食用场景、问馈赠对象,老规矩里藏着对顾客的细致体察。


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工艺、供应链与情感联结

作为七十余年老字号,长春食品商店形成了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工艺壁垒:退休老师傅王建国返聘掌炉鲜肉月饼,他坦言 “炭火的温度、包馅的手法,机器学不会”。这门独家技艺让门店鲜肉月饼年销量突破100万只,成为沪上 “网红单品”。

供应链韧性:从云南菌菇到新西兰乳脂,全球原料与本地工艺碰撞——广式烧腊用东北黑猪,西式糕点加上海苔,既有老味道也有新层次。

情感联结:“小时候跟着爸妈排队买蝴蝶酥,现在带孙女来吃鲜肉月饼”,住在淮海路的李伯伯的话,道出了跨越三代的信任。


老常客与新粉丝的 “双向奔赴”:

破圈举措显成效

转型后,长春食品商店实现了老顾客坚守与新粉丝涌入的良性互动。“每月必来买芝麻核桃粉,这里的粉现磨现卖,我孙子现在也跟着吃,这味道连着三代人。” 老顾客陈阿姨说。“刷到直播来的,芝麻核桃拿铁居然不违和!国潮风包装,送人很有面子。”95 后游客小张的体验,体现品牌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而这背后,是一系列精准的破圈举措:

产品创新:从芥末三文鱼月饼到黑芝麻巴斯克蛋糕,传统食材玩出新花样,2024年新品销售额占比达30%。

场景再造:设置“老字号记忆”陈列区,老价目表、旧包装与新设计并置,成顾客拍照打卡点。

用户共创:邀请Z世代参与新品试吃,根据反馈调整甜度——“年轻人说太甜,我们就减20%糖量”。

文化输出:联合社区开展“非遗糕点课堂”,让孩子跟着老师傅学做蟹壳黄,一年吸引超2000人参与。


采访实录:

老字号的“破圈秘籍”

Q1:如何平衡手工技艺与生产效率?

糕点传承人师傅:“松饼包酥必须手工,但拌馅用机械辅助。核心工序保留,非核心环节增效。”

Q2:创新会失去老顾客吗?

周阿姨:“我们搞‘双轨制’,传统款绝不涨价、不减料,创新款满足年轻人,两边都照顾到,老顾客反而更骄傲。”

Q3:创新失败怎么办?

产品经理:“收集差评后发现甜度过高,调整配方后作限定款复出,反而成话题。”

Q4: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品牌?

总经理:“不只是卖食品,而是上海生活方式的代表——提起长春,就想起淮海路的烟火气和老上海的讲究。”


参访感悟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老字号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长春食品商店的成功经验证明:品牌建设的核心是“与消费者共情”——用品质守护信任,用创新回应需求,用数字化提升体验。对于更多老字号而言,重要的不是模仿别人的转型路径,而是找到自己的“根”与“魂”,在时代浪潮中守住初心,又能灵活转身。

——邓熠

老字号的传承,从来不是一场对过去的复刻,而是在坚守与应变中寻找平衡的智慧。它们的根,扎在经年累月的匠心里,这份坚守,让老字号成为时间的容器,盛着一方水土的味觉记忆,也藏着中国人对“靠谱”的朴素信任。而它们的生命力,又藏在对时代的回应里——当国潮纹样爬上传统礼盒,当百年酱油走进直播间的沙拉配方,当老师傅的手艺通过屏幕被更多人看见,老字号便跳出了“老物件”的桎梏,在新语境里生长出鲜活的模样。

——杨伊朦

作为团队中的“问卷专员”,设计问卷时我陷入了迷茫:如何让问题既涵盖品牌认知、消费习惯,又能挖掘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在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的帮助下,我们将问卷分为消费者版、店员版和社区版,既有选择题的量化分析,也有开放题的深度追问。“长春食品是我的童年记忆,希望它能一直开下去,但也要多些年轻人喜欢的花样。”这份质朴的期待,让我意识到问卷不仅是数据的容器,更是连接不同世代情感的桥梁。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关于传统与创新接受度、文化记忆感知等数据为团队后续策划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段实践让我明白:老字号的破圈,不仅是商业模式的革新,更是一代代人用温度守护、用创新传承的文化接力。

——汤芸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