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国专项实践|创新铸脊·实干筑基:探寻淅减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实践调研纪实

文章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3 浏览次数:10


在国家大力推进“品牌强国”战略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板块,正成为展现中国品牌竞争力的重要窗口。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标杆,其发展路径与品牌建设经验对探索“民企创品牌、品牌强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意义。近日,“创新铸脊”小组围绕淅减展开专项调研,深入探寻民族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探索与突破。



聚焦民族品牌,解析转型路径

本次调研以民族品牌企业为出发点,以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淅减”)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调研其品牌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分析新能源汽车崛起、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等行业趋势对减振器技术与功能需求的影响,探究这些趋势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全面梳理公司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业务环节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评估应用深度与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空间,为民族企业的强国道路与数字化转型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视角。


七十载积淀,铸就行业巨擘

上海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作为淅减集团布局华东的重要一子,依托集团强大的研发与生产实力,迅速在汽车减振器领域崭露头角。淅减集团拥有70多年的发展历程,历经风雨洗礼,如今已下辖淅川、南阳、上海、意大利等7个子公司,构建起4大研发与制造基地的庞大格局,年产能高达2000万减振器,服务全球50余家车辆制造商,产品覆盖乘用车、客货车、轨道车辆,适用全球主机及售后市场产品6000余款,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擘。企业积极响应“品牌强国”战略,以卓越品质与创新技术塑造中国汽车零部件品牌新形象。


多元方式并行,深入企业肌理

经与企业充分沟通协调,调研小组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员工抽样访谈、高管深度面谈及问卷调查等多元方式开展调研,先后走访了淅减上海分公司与嘉兴工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上海分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汽车行业已积累起稳定的客户群体与良好口碑。面对新能源时代的发展浪潮,企业主动从传统汽车减振器生产向新能源汽车减振器研发转型,以适应行业变革。同时,淅减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校企合作、博士点建设等举措强化人才支撑,目前已与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及南阳等地多所高校的实验室建立合作,借助产学研融合模式吸纳专业人才,助力新产品研发创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深入了解淅减公司的智能化发展与生产流程,深刻体会其发展理念,调研小组走进基层一线。在嘉兴工厂,调研小组在负责人陪同下走进生产车间。车间内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及无尘作业环境规范有序,各环节均需通过精密检测方可进入下一流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负责人还向调研小组介绍了人机调法环五要素,让成员们从原理到实践对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调研小组还前往淅减检测中心参观交流。据检测部门负责人介绍,为提升检测效能,流程中大量引入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尺寸测量系统、影像投影仪、二维及三维轮廓测量仪等。这些设备通过编程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抓取与处理,相较传统人工测量,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强,尤其适用于复杂工件及细小结构的精密检测。同时,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检测人员除需掌握基础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外,还须具备一定的编程、系统操作及图纸解读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设备完成检测任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聚焦转型关键,剖析发展挑战

问:贵公司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例如在产品领域,从传统减振器到系统悬架系统,采取了怎样的智能化转型策略?在新产品规划中,如何体现智能化转型的特色?

答:坦白地说,我们的视角更多地受到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市场需求是最重要的。如淅减在十几年前(2010年左右)曾尝试开发高端产品(如单价7000多元的减振器),但当时国内产业链和修机厂的需求较低端,导致产品开发缺乏市场支撑。直到2018年,我们重新启动了电子减振器等产品的开发,恰逢国内汽车行业对底盘智能化需求的增长,尤其是混动车型的普及。市场基础成熟后,产品售价和竞争力也随之提升。我们结合技术需求,制定了新的三年规划。


问:在技术管理方面,公司是否与高校有合作项目?会采取哪些措施培养专业人才?

答:我们与高校有合作项目,同时在员工入职后,尤其是研发部门,会根据其学习履历、专业技能甚至性格特点,为其确定专业方向并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


问:面对国际汽企(如戴姆勒)的供应链需求时,企业通常面临哪些挑战?

答:国际合作的最大挑战在于沟通。国际车企体系成熟,开发周期长,对需求的表述十分清晰,因此在前期交流阶段需耗费大量时间逐项确认需求。但由于距离阻隔及语言障碍(如技术文件多以德语或英语为主),沟通效率较低,既耗时又耗力。因此,前期沟通是主要挑战,而产品生产与交付环节则相对顺利。


见证转型力量,明晰青年担当

王莹认为:“企业的技术升级不能脱离市场需求。作为大学生,我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行业趋势,理解市场需求,才能让所学知识真正发挥作用。”刘晓彤则表示:“作为商科学子,此行重新锚定了我的价值坐标。当看到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如何凝结为流水线上的零件,当理解供应链的韧性如何牵动整个车间的节奏,我豁然开朗:课堂所授的模型与理论,其根基深扎于这方寸之间。未来无论投身贸易、供应链或咨询,唯有让知识浸润车间里的现实温度,方能真正产生价值。”

在汽车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汽车减振器虽为关键零部件,却始终以“隐形守护者”的姿态,默默托举起每一次驾乘的舒适与安全。通过走进上海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在近距离感受其卓越风采的过程中,对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与民族品牌的崛起,有了愈发深刻的体悟。展望未来,我们新时代青年必将以所学所长回馈社会,在助力中国发展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