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国专项实践|校企携手·探索民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文章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14日,在团队指导老师杨军敏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前往上海青浦区圆通速递总部进行调研。圆通速递财务管理中心资金部总监方闳、资本运营部总监黄秋波、资金部高级经理张磊、圆通学院顾问李明等人热情接待了调研团队,并就企业数字化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助力团队深入了解相关情况。



项目背景

在国家“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快递物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红利”向“技术红利”的深度转型。作为行业标杆,圆通速递率先提出“科技圆通、数字圆通、绿色圆通”三大战略。为了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升级方案,为学界与业界提供真实且有价值的样本,校企联合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圆通速递创建于2000年5月28日,经过十六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集速递、航空、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新格局,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10年底,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圆通向集团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公司在网络覆盖、运营能力、业务总量、公众满意度及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标准化等方面均走在行业前列,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名列中国快递行业前三名。


实践调研

1.圆通速递LOGO变迁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到了圆通速递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历程。其中,圆通速递LOGO在24年里的变迁颇具深意。1999 年,LOGO以毛笔蘸墨写下 “圆通速递”,深褐色的底色沉淀着企业创业初期的初心与坚守;2012年,手写体演变为方正的 “YT”,颜色也从褐色转变为蓝色,首次将“速度”这一核心元素融入视觉符号之中;到了2025年,极简扁平的 “YT” 仅采用0.3毫米的线宽,搭配智能渐变的科技蓝,能够随终端自适应发光。LOGO的每一次 “减重”,都象征着品牌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前行,离云端更近一步。

2. 运输工具变迁

运输工具的变迁同样见证了圆通速递的发展与进步。1999年,公司依靠自行车驮着包裹穿梭于大街小巷,清脆的铃声成为了最早的 “到件提醒”;2005年,三轮摩托取代了脚踏链条,载重能力和运输里程首次被发动机所改写,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012年,电动三轮全面投入使用,其零排放、低噪音的特点,为城市末端配送注入了绿色的活力;2025年,新能源无人配送车与无人机组成“空地一体”的配送战队,借助云端算法实现实时调度,0.1秒就能规划出最优路径。运输工具在不断更新换代,但“使命必达”的决心始终未曾改变。

3.员工荣誉墙

圆通速递的员工荣誉墙更是彰显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上有名,皆是光速”,这句评语生动地体现了员工们高效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凌晨四点忙碌的分拣线,还是员工指尖耐心的签收操作,亦或是那句温暖的 “您的包裹到了”,都将 “客户至上” 的理念深深镌刻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荣誉不在高墙,在灯火通明的转运中心,在小哥汗湿的工牌——一人一束光,汇聚成中国快递最亮的追光。

4.数字化转型座谈会

这场座谈会聚焦“全球网络、数字大脑、人才梯队”三大核心关键词,展现了圆通以国际视野、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财务管理中心资金部总监方闳率先介绍了公司的国际化版图,表示圆通已在主要国家布局海外分拨中心,跨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随后,黄秋波回顾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技术跃迁,强调全链路数据正驱动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同步升级。李明则聚焦人才底座,介绍圆通学院以实战化课程系统锻造中层骨干,为企业持续扩张储备生力军。


成员感悟

“走进圆通指挥中心,巨幅数字屏上实时跳动的5.4亿条路由数据像银河倾泻,无人车在0.1秒内完成路径再规划——那一刻,我真切感到‘震撼’二字不足以形容:一辆曾靠手写面单起步的三轮车,如今已进化成由算法驱动的智慧舰队,把‘中国速度’写进全球时区。

更让我感动的是,当无人机在头顶呼啸而过,转运中心灯火通明的小哥们仍用一句‘您的包裹到了’守护最后一米温度。数字化没有稀释人情味,反而让汗水与代码同频共振。我要为这份既仰望云端又脚踏土地的坚守,点一个滚烫的赞!

走出圆通总部展厅,胸口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那面LOGO墙把时光压成了三帧画面:1999年毛笔写的粗粝‘速递’,2012年渐亮的蓝,到今天0.3 毫米线宽的透白‘YT’。颜色每浅一分,背后就多一群挑灯改代码的人;笔画每减一划,路上就多一辆无人车替小哥顶风冒雪。原来‘变薄’的不仅是标识,更是时间与距离的厚度。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什么叫‘把初心写进日常’——他们把5万元的小火种护在手心,一路奔跑成照亮全球的星河,也把一次次‘您的包裹到了’悄悄留在了风里、雨里,还有我们的心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