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瑛研究员、徐美娜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分别获结项“特优”和“优秀”等级

文章来源:国际经贸研究所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6 浏览次数:10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结项绩效评估结果,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铁瑛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异质性分化研究:动因、影响及中国策略”(项目批准号:71903123),被评为“特优”;徐美娜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搜索成本视角下互联网渗透驱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微观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71903122)被评为“优秀”。


项目介绍

一、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异质性分化研究:动因、影响及中国策略

相对更加灵活、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自上世纪90年代后大量缔结并快速发展。近年来,FTA在条款层面表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形成两大新特征:新增FTA的水平差异化和现有FTA的垂直深化。本课题突破同质FTA假定,尝试基于差异化条款挖掘FTA异质性,识别FTA深度,将FTA研究从同质假定下的定性问题(即“存在”或“不存在”)拓展至异质现实下的定量问题(即“深度”),讨论深度FTA的缔结动因、深化路径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深度参与区域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路和可行方案。

学者介绍

铁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区域贸易协定、知识产品交易。


项目介绍

二、搜索成本视角下互联网渗透驱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微观机制研究

数字基础设施是发展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的关键基础之一。现有研究大都停留于对公共数字基础设施的关注上,但事实上,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如固定与移动互联网)是数字化的基础,私有数字基础设施(如数字平台)是数字化的载体,两者协同发展才能促成数实融合发展。本项目以互联网渗透效应作为研究起点,形成三方面研究内容:一是在公共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研究互联网渗透促进企业升级(产品质量、生产率、研发创新)的微观机制及骨干设施与非骨干公共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服务贸易效应。二是在核心私有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研究数字平台渗透的中、微观效应及平台集聚效应。三是考虑国际、国内市场切换下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绩效表现的影响。

该项目完成CSSCI学术论文、SSCI学术论文、在投中英文论文、撰写工作论文10篇以上。其中多篇文章获高被引论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为公共(固定、移动互联网、海底光缆等)与私有(数字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渗透对企业升级(产品质量、研发创新、生产率)的影响,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为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建议,为我国以提升高水平数字连接促进数字服务贸易增长,提供决策咨询。

学者介绍

徐美娜,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法国巴黎一大经济学博士,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贸易、数字企业全球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