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师生纷纷表示,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4月26日上午,宋彩萍所长带领高教所全体师生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的重要讲话,做到了及时跟进学、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大家深刻认识到:
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
大学要完善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瞄准学科前沿和关键领域,持续推进新文科建设。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必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学生。
二、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
我们要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经验证明,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三、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要注重培养高校年轻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四、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涵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后关键期,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让学生们立大志、明大德,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五、要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学科建设要善于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派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养紧缺人才,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切实在服务国家需要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中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