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2021年11月13日,法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新生在班主任胡勇和国际关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吴晓锋带领下,前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钱学森图书馆开展新生主题教育暨专业游学活动。
钱学森图书馆由四个展厅组成。第一展厅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详细介绍了钱学森当年参与领导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全过程。
第二展厅是“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通过珍贵的手稿和著作,全面直观地展示了钱学森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
第三展厅是“人民科学家风范”,通过一批珍贵的照片、历史档案和亲笔书信,生动地反映了钱学森志在强国、心系人民的爱国精神,严谨要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奉献精神。
第四展厅是“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借助图片、实物和历史文献,全景式地展示了钱学森的成长经历,并且揭示了他成为战略科学家的心路历程以启迪后人。
通过本次新生主题教育暨专业游学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钱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更感召我们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新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以文字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感想感悟:
在这一天,我们班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这里展示了钱学森一生的科学成绩。我感受到了一位科学巨匠的爱国精神,更感受到钱老对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我看到了一个为民族付出,心系祖国的伟大灵魂。我们应当更加刻苦钻研,服务社会,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
——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新生王叡馨
第一次班级活动我们就来到了钱学森图书馆。一踏入钱学森图书馆,我就被那高达9.8米的公式所震慑,敬佩与崇拜之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走过四个展厅,领略了钱老的风采和他用一生诠释的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我对图书馆内的一句话印象颇为深刻:“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想,钱老的一生是少有遗憾的吧,毕竟,他忠于国家,忠于自己,忠于生命,忠于科学。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人这一生应该这样活着:永远怀揣赤子之心,永远热爱生命,永远追逐知识。正如他所写的那句话:Nothing is final.
——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新生冯佳佳
今天,我们国政2101班的新生一起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钱老为我国航天、导弹事业做出了许多伟大贡献,他赴美留学后一直渴望回归祖国的爱国情怀早就被我们每个人所熟知。但进了场馆,我们还是看到了钱老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之处。我们看到了钱老在科学研究上忘我的投入,看到了他在生活上不求名利,看到了他的上万本藏书,二十多项涉足的领域,还看到了他简朴的蓝色卡其布上衣和用了几十年的公文包。看到这些,我突然理解了为何钱老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钱老从事科研从不求名利,也未曾抱怨,埋头一干就是一生。在思维上,他追求独特创新,敢想敢做。他多次拒绝荣誉称号、多次请辞领导职位,将为国家和人民献一份力视为他应尽的责任。当今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有很多,但像钱老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少之又少。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爱国?我想这些问题都能在钱老身上找到答案。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步入社会,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应该学习钱老那种冒着枪林弹雨求学报国,钻研科学一心为民的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新生赵驰成
国政2101 张靖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