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师生为根本,提升学校整体环境和信息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1-05-03作者:访问量:1548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美化改善校园环境,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师生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校园环境,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建古北综合楼和松江图书馆

学校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古北校区综合楼、松江校区图书馆2个基本建设项目,新增建筑面积总和为37427.3平方米。

古北综合楼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建设竣工,是一幢地下1层、地上5层的综合性建筑,建筑面积18444平方米。综合楼承担实验实训室、会议室、公用计算中心、餐厅等功能,同时配有机械停车库和设备机房。古北校区综合楼的建成,补齐了古北校区的部分功能缺口,满足了学校对于古北校区功能调整的需求,使古北校区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古北综合楼


松江校区图书馆2017年3月奠基开工,2018年12月建设竣工。图书馆建筑呈独特的“L”型,环抱美丽的思源湖,是一个现代化、全开架、自助式的多功能图书馆。新馆集文献收藏、协作学习、学术研究交流与文化传播于一体,馆藏资源丰富,阅览座位充裕,提供16个研讨交流空间,配备人脸识别、自助借书还书以及远程选座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设施,建立了“管理驾驶仓”和大数据的信息发布系统。图书馆将秉持“以读者为本”的办馆理念,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开展文献借阅、空间服务、阅读推广、学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及智能化设备设施服务等多样化服务项目,全方位支持全校师生教学科研。


松江校区图书馆外景

松江校区图书馆阅览区 


改造古北图书馆和松江校区文化体育设施

学校对古北图书馆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后的古北校区图书馆一至二层为图书馆,三至五层为办公室和会议室。古北图书馆将“藏、借、阅、咨”功能有机融合,总面积2400平方米,藏书量20余万册,阅览座位400多个,拥有电子图书近219万册,电子期刊6.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古北图书馆设计功能多样、空间布局简约大方,明亮舒适,是一个全开架、自助式的多功能现代化图书馆,致力于为师生带来高品质服务。

学校改造完成信息楼北广场,为师生新增一处学习、活动和休闲场所,可满足文艺演出、宣传展示、学习交流、休息观赏等功能。加强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建造完成冰壶训练馆、室外射箭场,改造完成符合正式比赛标准的室外网球场,同时对篮球场、排球场、体操房、乒乓球场地和羽毛球场进行了升级,学校整体体育场馆和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信息楼北广场俯视图

室外射箭场 

提升师生社区生活品质

学校回购并分四期修缮34142600平方米学生公寓,学生宿舍屋面、内外墙、天棚粉刷一新,更新卫生间及公共浴室墙地砖、洁具、LED灯具等设备,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学校租借松江公共廉租房建设青年教师公寓,并在教师公寓成立“红领驿家”,完成活动中心、阅览室、健身房、公共厨房等11间功能室的修缮装修和功能再造,在解决教职工实际需求的同时,以党建引领青年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以服务提升青年教师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教师公寓“红领驿家”

 

学校在学生社区建成“梦享家”学生社区青年中心、“创享家”学生众创空间、“悦享家”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理享家”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共计1000平方米,每个共享空间均具备极透明化、高自由度、深体验感、强交互性的时尚现代的空间环境,逐渐成为集学习阅读、思想道德教育、学术研讨、咨询辅导、文化体验、创新创业、文化展览、公共服务、国际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学生社区共享空间综合体。同时,社区智能自助洗衣房、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智能快递服务中心、标准化的篮球场和七人制足球场等服务、运动设施也逐步完善,提高了学生社区的生活品质,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学生社区共享空间

 

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围绕智慧校园开展,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优化网络管理、实现网络资源虚拟化;致力于建成与学校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符合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科研环境、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为创新互动教学模式、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供特色集成服务与有力支撑保障,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网速与安全不断提升。一是初步建成高速、安全可靠、随时接入的校园网络,现建设三条出口链路,满足校园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基础支撑。二是安装无线AP数量1700左右,基本实现楼宇房间全覆盖。三是实现3个SSID信号,实现MAC优先无感知认证,并全面支持访客及eduroam。四是已部署下一代防火墙、应用防火墙等,已建设3A认证服务器及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初步完成服务器防护体系与管理体系的搭建,形成可管控、可追溯、可预判的网络安全体系,为学校及师生员工的网信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4小时出口带宽使用情况

 

全天无线使用情况

 

教育设施逐步完善,现代教育信息化持续深入。一是已建设多间国际商务实习中心、创智实验室、国际标准的双向视频会议,为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办学等提供基础设施。二是建有覆盖全校教学楼、实验室的可视化教学督导系统、可视化教学考勤系统和标准化考场考试系统等,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为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建设多间智慧教室,为促进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等提供环境,为下一步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打下基础。


 标准化考场监控大屏


视频会议实验室



 智慧教室


纳米黑板


网站建设持续深入,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完成了学校门户网站和英文网站的重新建设,各部门二级网站也逐步完成改造升级,功能日益完善,在信息化服务和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移动应用逐步开展,开通学校微信企业号。依托学校微信企业号,建设OA移动审批、对接财务处报销系统、疫情健康打卡、外来人员入校审批、哲社科讲座在线审批等多个应用流程,便捷师生办公、管理等。

业务系统日益完善,管理信息化逐步开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目前已建成人事系统、OA系统、教务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资产系统、科研系统等20多个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管理。


校园网改版


 教学督导系统


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逐步规范。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安全责任制从学校到二级单位层层落实,并且形成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化数据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统筹规划,以加快校区空间增建及改造建设为重点,着重搭建与完善松江校区“一纵两横”的校园核心骨架;重塑校园入口展示面,重点打造“形象展示区”;合理安排生活流线、重新划定“宿舍生活区”;优化校园环境配套,实现两校区功能互补。积极打造便利校园、美丽校园、安全校园,为创建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原则,坚持学校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发展方向,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学、科研、管理、数据融合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运行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重点建设智慧校园开放平台、校园“智慧大脑”中心、学校融合门户和“校园管理服务体系”“校园生活服务体系”“教学科研服务体系”“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四大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和师生信息化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