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本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1-05-03作者:访问量:1294

“十三五”期间,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本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提升了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经贸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制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方案(暂行)》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教学指南与规范(暂行)》,开展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大讨论,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全面修订教学方案,发掘每门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把以价值观培育和塑造为目标的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掘和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项目建设,抓住关键要素,注重问题导向,提升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共立项建设151门课程。学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重点培育校;国际经贸学院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称号;《立德树人 实践育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入选2018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开放中国》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中国系列课程选编;《国际贸易》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编;中华射艺被教育部评为2019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开放中国》和《国际贸易》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编


10个专业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10个专业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2个全英语专业,推动传统优势专业创新升级;建设4个实验班,促进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升级;建设3个新专业,引领新兴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升级;建设2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推进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路径创新升级。



学校10个专业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全面优化课程体系

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核心,找准课程改革方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夯实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基础。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矩阵图,凸出人才培养内在逻辑,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有机融合。瞄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8门、示范性全英语课程7门、优质在线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建设市教委重点课程22门、市级重点课程12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优质资源共享,2门在线课程入选《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集(2019)》,并获FD-QM认证证书。率先推出优质国际课程资源,8门课程正式上线学堂在线教学国际平台,面向全球开放。

学校4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优化

对标国内外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9项,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1项。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夯实,成为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首批建设高校。完善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个性拓展课四大课程模块,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结构,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历史与文化”模块调整为“文化历史与国际视野”;建设全英语专业荣誉学士学位制度;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搭建合作育人平台,与长三角、西南片、松江大学城兄弟院校互派交流生、互选课程,与境外高校开展课程、交流项目等国际合作,与企业开展课程讲座、共建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为学生全面、多元发展提供平台。


学校入选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首批建设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得以深化

学校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创新文化引领、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68门;建设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22项、国家级大创项目207项,2016年学校被列为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学科竞赛;组织开展“访万企,读中国”、“走企业,看改革”、“走乡镇,看巨变”、“走三农,看小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校开展“访万企,读中国”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基本建成教学质量保障“管理闭环”,确保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运行。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学工作成效得到评估专家高度认可。“十三五”期间,学校3次修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质量标准,修订教学管理文件,规范质量监控流程;在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年度发布制度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填报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本科在校生培养质量全程跟踪评价制度,分别完成4期质量报告发布、4个年度数据填报和2期跟踪评价工作;在2015年开展专业自主评估基础上,完成28个本科专业的自主评估,形成了“自查-诊断-反馈-整改”的自我评估机制;通过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领导、督导、同行听课与学生评教、学生质量联络员反馈等多元评价,实施全方位、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扎实推进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优化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开展“教学标兵”“教学质量奖”“教书育人贡献奖”等奖项评选,奖励、表彰一批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构建公平、优质、便捷、多样的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实践本领。坚持价值引领,强化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注重质量文化,进一步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一流本科专业体系、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卓越经贸人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