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人文中国》课程总结暨教学改革推进会。副校长聂清、教务处处长龙江、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冯国芳主持。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桂芳从“课程的筹备、课程的开展和课程的成效”三个方面对《人文中国》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介绍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未来的规划。《人文中国》课程的主讲教师代表和助讲教师代表谈了参与《人文中国》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最后,聂清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人文中国》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探索,这门课程共有19名教师(包括校领导和校外专家)参与其中。与图书馆联合开设“经典书屋”并为学生导读和推荐了22本经典著作,对课程进行了有效延伸。课程从加强师生互动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的辛苦换来了学生的收益,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是特别需要的,感谢老师们的付出。她还指出,面对学生年轻化、教学任务多重化、教学环境复杂化的新形势,大学课堂要在学理性和娱乐性之间保持平衡,既要能够抓住学生,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又要有学理性,让学生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安安静静地把书读完并且能够交流。第一课堂是重中之重,只有第一课堂做好了才能顺利延伸至第二课堂。她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占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扎实稳妥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希望大学语文教研室在留学生教学、中国语言教育、朗诵以及商道等方面作出更多探索。